跨越半世纪的握手:张学良与吕正操的异国重逢
1991年,美国夏威夷的阳光格外温暖。两位白发苍苍的中国老人在这里重逢,当他们颤抖的双手紧紧相握时,泪水早已模糊了双眼。这场等待了半个多世纪的会面,最终竟在异国他乡得以实现,令两位老人感慨万千。
其中一位是曾经叱咤风云的少帅张学良,另一位则是我国开国上将吕正操。他们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为何会在晚年远渡重洋相见?
从上下级到生死之交
吕正操将军的军旅生涯始于东北军。在投奔共产党之前,他曾在张学良麾下效力多年。正是张学良慧眼识珠,发现了这位年轻军官的军事才能,自掏腰包送他到奉天讲武堂深造。吕正操不负所望,以优异成绩毕业后,从副官一路晋升为团长,两人由此结下深厚情谊。
而张学良的人生则充满传奇与坎坷。父亲张作霖遇刺后,他临危受命接管东北军。这支装备精良的部队本应是抵御外敌的中坚力量,却在九一八事变中因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被迫撤离东北。这一决定让张学良背负不抵抗将军的骂名,东北军也被嘲讽为逃跑部队。
面对部下的愤懑,张学良曾含泪承诺:待他日收复东北,定与诸君痛饮鸭绿江畔!1936年,对蒋介石消极抗日政策忍无可忍的张学良与杨虎城将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同意联共抗日。然而这一壮举也让张学良付出了沉重代价——他被蒋介石长期囚禁,与昔日部下天各一方。
浴血奋战的东北子弟兵
张学良被囚禁后,东北军遭到蒋介石的刻意打压。他们不仅得不到补给,还常被派往最危险的战场。在抗日战争中,东北军将士用鲜血书写了壮烈篇章:
- 淞沪会战中,67军全军覆没,军长吴克仁壮烈殉国;
- 南京保卫战,57军血染长江,几乎无人生还;
- 台儿庄战役,333旅以巨大牺牲阻击日军精锐;
- 白凤翔将军变卖家产购置装备,最终被日寇毒害...
到抗战胜利时,这支曾经威震四方的劲旅已所剩无几。正如吕正操对张学良所说:打日本别人替您打了,东北军替您打了。这些东北子弟用生命践行了对家乡的誓言。
历史功过自有公论
虽然张学良因不抵抗政策备受争议,但吕正操中肯地评价道:您这一生做西安事变这一件事就够了。正是这次兵谏,扭转了中国的抗战局势,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可以说,这是张学良以特殊方式实现的抗日壮举。
2001年,张学良在檀香山安详离世,享年百岁。八年后,106岁的吕正操将军也与世长辞。两位世纪老人的传奇故事,成为那段烽火岁月最动人的注脚。他们的友谊跨越了政治立场的藩篱,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