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其地处长江中游,北接中原,南控湖广,西连巴蜀,东通吴越,战略位置极其重要。这片富庶的土地在三国时期几经转手,最终落入刘备掌控。不过关于这段历史,普遍流传着刘备借荆州的说法,认为他是从东吴手中暂借而来。在诸葛亮著名的《隆中对》战略规划中,荆州被定位为蜀汉北伐中原的重要战略支点。正因如此,刘备和诸葛亮对荆州格外重视,特意派遣心腹大将关羽坐镇此地。然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发动北伐攻打曹操时,孙权趁机偷袭荆州,不仅导致这块战略要地失守,更让一代名将关羽命丧麦城。痛失荆州和爱将的刘备悲愤交加,不顾群臣劝阻,于章武元年(221年)倾全国之兵东征复仇,结果在夷陵之战中遭遇惨败。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穷尽余生五次北伐,但令人费解的是,他为何不先收复荆州,再图谋中原呢? 首先,诸葛亮何尝不想收复荆州,实在是力有不逮。在诸葛亮的战略构想中,荆州确实是北伐的最佳跳板,但现实是这块要地已经易主。关羽之死不仅让蜀汉折损一员大将,更损失了大量精锐部队。随后刘备在夷陵的惨败,又使蜀汉元气大伤,兵力折损过半。以当时蜀汉的国力,想要从东吴国手中夺回荆州简直是痴人说梦。即便侥幸攻下,以蜀汉的军力也难以长期固守,必将面临东吴的持续反扑。就算勉强守住,也必定是惨胜,届时更无力实施北伐大计。对诸葛亮而言,若执意收复荆州,恐怕毕生都难以实现北伐中原的夙愿。
其次,强行夺取荆州可能招致灭顶之灾。当时天下三分,除了蜀汉与东吴,北方还有实力最为雄厚的曹魏虎视眈眈。倘若蜀汉与东吴为荆州大打出手,很可能会让曹魏坐收渔利。更危险的是,蜀汉可能陷入魏吴两国的夹击之中,这对本就弱小的蜀汉政权而言无异于自取灭亡。以诸葛亮的深谋远虑,自然不会让蜀汉陷入如此危险的境地。 再者,诸葛亮将北伐大业置于首位,不愿与东吴彻底决裂。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立即修复了与东吴的外交关系,这表明他深知与东吴保持同盟的重要性。若为荆州与东吴彻底交恶,蜀汉东部边境将永无宁日,北伐大计更会成为泡影。既然已经重修于好,自然没有理由再对荆州用兵。在诸葛亮心中,北伐中原、兴复汉室才是根本大计,不应因一城一地之得失而影响全局。 最后,蜀汉北伐并非只有荆州一条路可走。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就提出过跨有荆益的战略构想,但荆州失守后,他转而开辟了经汉中出祁山的北伐路线。这条路线虽然路途艰险,但可以避开与东吴的直接冲突,集中力量对抗曹魏。历史证明,诸葛亮通过这条路线先后发动了五次北伐,虽然未能实现最终目标,但也给曹魏造成了巨大压力,展现了蜀汉的军事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