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何越打越穷,唐太宗却能打出盛世?
汉武帝刘彻15岁登基,在位长达54年,其中与匈奴的战争就持续了43年。连年征战让汉朝百姓苦不堪言,流民遍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差点让国家倒退百年。而唐太宗李世民27岁即位,在位23年。他刚登基半个月,突厥大军就逼近长安,距离都城只有120里。此后19年里,李世民不断对外用兵,却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
同样是打仗,为什么汉武帝把国家打穷了,唐太宗反而越打越强?这背后有五个关键原因:
第一,战争强度大不同
汉武帝43年里打了14场大战,平均每3年一次。特别是卫青、霍去病在世时,几乎年年都在打仗。唐太宗23年里打了7场仗,也是3年一次,但汉武帝的战争影响更深远。比如收复河套地区、夺取河西走廊、漠北决战,都是改变汉匈实力对比的关键战役。唐太宗虽然灭了不少国家,但对当地的控制力有限。
第二,对手实力悬殊
汉武帝面对的是鼎盛时期的匈奴,疆域比汉朝还大,控制着整个北方。匈奴可以从多个方向进攻,汉朝长期处于被动。唐太宗的对手突厥已经衰落,隋朝时就分裂成东西两部。到唐初,突厥实力大减,唐朝还能利用草原各部之间的矛盾。
第三,军队水平有差距
汉朝初期主要靠战车作战,骑兵建设刚刚起步。汉武帝花了几十年时间发展马政,才勉强组建起能与匈奴抗衡的骑兵。而唐朝时,中原骑兵战术已经成熟,武器装备也更先进,打高昌国时各种攻城器械让对手毫无招架之力。
第四,战争收益不一样
游牧民族靠打仗获取资源,但农耕民族打仗纯属消耗。汉武帝每次出征都要自备粮草,后勤消耗巨大。唐太宗则聪明得多:一方面联合其他部落共同作战,减少自身损耗;另一方面在征服地设都护府,既能有效管理又能获得经济利益。
第五,国家发展阶段不同
汉武帝时汉朝已达鼎盛,各种矛盾开始激化。大规模战争加速了国力衰退,比如漠北之战损失11万战马,很多参战家庭因此破产。而唐初百废待兴,战争规模控制得当,随着经济恢复,越打越轻松。
所以说,唐太宗的越打越强是多种有利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简单归功于战争本身。而汉武帝是在最困难的条件下,为后世扫清了障碍。两位帝王面临的情况不同,取得的成就都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