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天下分裂为魏、蜀、吴三国,在这动荡的年代里涌现出许多传奇人物。曹操无疑是这个时代最杰出的枭雄之一,他从最初仅占据一郡之地起家,最终掌控了大半个天下,其卓越的才能可见一斑。
在《三国演义》的结局中,三国最终归于晋朝。提到晋朝,就不得不说说三国时期的著名谋士司马懿。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建立晋朝后,追尊他为晋宣帝。不过这个皇帝称号来得并不光彩,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始终存在争议。
从司马懿作为臣子到后来子孙称帝的历程来看,似乎暗示着他早有称帝的野心。但其中的是非功过,还是留给后人去评判吧。
司马懿最初辅佐曹操之子曹丕,后来成为曹操的重要谋士。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普遍较高,无论是《三国志》还是其他史籍,都给予他远超常人的赞誉,这充分体现了史学家们对他的认可。
那么作为谋士的司马懿,又是如何看待曹操的呢?在司马懿眼中,曹操确实是个难得的枭雄,无论是才能还是谋略都出类拔萃,否则也不可能打下如此广阔的疆土。
魏、蜀、吴三国的争霸为后世留下了无数精彩故事,这也成为《三国演义》这部经典名著的创作素材。刘备、孙权、曹操各据一方,都怀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当时人们多认为蜀汉的刘备才是正统,毕竟东汉王朝本就姓刘。
在魏国灭蜀的过程中,司马懿贡献了许多重要计策,深得曹操赏识。作为辅佐魏国三代皇帝的重臣,司马懿对魏国既有大功,也有过失。功劳自不必说,而过错则在于他发动的高平陵政变。
这次政变后,司马家族开始掌控魏国大权,曹氏势力日渐衰微。晚年时,司马懿回顾自己的一生,首先想到的就是昔日的主公曹操。他曾问儿子司马昭:你觉得魏王这个人怎么样?
司马昭没有立即回答。沉默片刻后,司马懿自己说道:刚愎雄猜。意思是说曹操固执己见,常常听不进劝谏,而且生性多疑。这些性格特点正是曹操未能统一天下的重要原因。
司马懿的这个评价可谓一针见血,充分展现了他的洞察力。不过,他发动高平陵政变这件事,终究成为其人生中难以抹去的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