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是汉晋之间群雄割据的重要历史阶段,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在此形成。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当诸葛亮接手蜀汉政权时,面临的究竟是怎样一个烂摊子。
首先,蜀汉最精锐的部队几乎全军覆没。在公元223年之前,蜀汉接连遭遇两次毁灭性打击:先是219年的襄樊之战,关羽率领的荆州水师全军覆没,这支南方政权赖以生存的水军精锐就此消失;紧接着221年爆发的夷陵之战,刘备亲征的步骑兵主力又折损殆尽。短短两年间,蜀汉就像被砍去双臂的壮士,在三国争霸的舞台上举步维艰。
其次,战略要地荆州永久性丢失。军队可以重新招募,但地理优势一旦丧失就难以挽回。就像后世宋朝失去燕云十六州后,始终无法扭转被动防御的局面。荆州这块天下腹地不仅物产丰饶、人口稠密,更是连接南北的战略枢纽。失去荆州后,诸葛亮隆中对中两路北伐的构想化为泡影。此后蜀军只能依赖艰险的蜀道北伐,屡屡因粮草不济而功败垂成。
再者,人才凋零的问题尤为严重。三国争霸说到底拼的是人才储备。曹操麾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而蜀汉在白帝城托孤时已是人才凋敝:谋士庞统、法正先后离世,五虎上将仅剩年迈的赵云。反观曹魏有司马懿等新生代接棒,东吴也有周瑜等后继有人。诸葛亮接手时,朝中可用之才屈指可数,连李严这样的二流人才都成了重要支柱。
最后,人心向背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内部三大派系(荆州、益州、东州集团)因接连战败而离心离德,外部兴复汉室的口号也日渐失去号召力。当曹魏国统治日趋稳固,百姓更渴望安稳度日,蜀汉政权就像将倾的大厦,连最基本的民心基础都在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