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关于蜀汉后主刘禅的评价,一直存在争议。除了广为人知的扶不起的阿斗这个评价外,乐不思蜀这个成语也是源自他的故事。当时投奔魏国的孟达曾评价说:自从立阿斗为太子后,有见识的人都感到心寒。而司马昭更是感叹:一个人怎么能无情到这种地步?就算是诸葛亮在世,也辅佐不了他多久,更何况是姜维呢?这些评价似乎都指向刘禅是个昏庸无能的君主。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当刘禅投降魏国时,虽然名义上还是曹魏的天下,实际大权早已落入司马昭之手。生性多疑的司马昭对这位亡国之君始终心存戒备,多次试探性地询问他是否想念故国。刘禅每次都回答:这里很快乐,不想念蜀地。但这样佛系的回答并没能打消司马昭的疑虑,他依然对刘禅动了杀心。
谨慎的司马昭自然不会因为一句话就放松警惕。他派人日夜监视刘禅的一举一动,随时准备找机会除掉这个潜在的威胁。聪明的刘禅也心知肚明,于是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他在司马昭赐予的洛阳府邸门前挂了一块牌匾,上面只写了三个大字:中山寨。
监视的密探立即将此事禀报给司马昭。令人意外的是,司马昭听后竟说:可以撤掉监视了,也不必治他的罪。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司马昭解释道:你们把这三个字倒过来念就明白了。原来中山寨倒过来就是在山中,这表明刘禅已完全放弃争霸的野心,只愿归隐山林。司马昭这才确信刘禅确实对自己构不成威胁,最终放过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