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84年,康熙皇帝踏上了他登基以来的首次南巡之旅。这次南巡并非简单的游山玩水,而是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当时黄河水患频发,严重威胁着沿岸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这让康熙皇帝寝食难安。他决定亲自前往视察河务治理情况,看看自己最信任的治河大臣靳辅究竟做得如何。
当康熙皇帝实地考察后,惊喜地发现治河工程进展远超预期。这让他既欣慰又疑惑,因为靳辅的治河经历实在令人意外。靳辅出身官宦世家,凭借祖上恩荫入仕,从最基层的笔帖式做起,靠着勤勉踏实的工作态度,最终升任安徽巡抚。但在此之前,他从未接触过河务工作,更别说治理黄河这样复杂的工程了。
要知道,黄河治理可是历朝历代都头疼的难题。在靳辅之前,已经有五位河务大臣折戟沉沙。一个毫无经验的新手,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显著的成果?康熙皇帝敏锐地察觉到其中必有隐情,便直截了当地对靳辅说:你一定有精通古今水利的能人相助!
换作其他官员,可能会趁机邀功。但靳辅为人正直,当即向皇帝推荐了自己的得力助手陈潢。他诚恳地说:臣所有的治河方案,都是陈潢的主意。还特意补充道:老臣年事已高,若有一天力不从心,只要有陈潢在,治河大业就无后顾之忧。
那么,这位让靳辅如此推崇的陈潢,到底是何方神圣呢?
陈潢是浙江书香门第出身,自幼天资聪颖,博览群书。可惜科举之路屡试不第,渐渐对功名心灰意冷,转而钻研各种实用学问。后来他游历四方,在北方亲眼目睹黄河水患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便立志要解决这个千年难题。为此,这个江南书生竟然沿着黄河一路考察,最远走到了宁夏。通过实地调研,他总结出一套系统的治河理论,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1671年,靳辅升任安徽巡抚。赴任途中,他在河北吕祖庙看到一首题壁诗:四十年中公与侯,虽然是梦也风流。我今落魄邯郸道,要替先生借枕头。这首诗化用吕洞宾黄粱一梦的典故,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的才情与豁达。靳辅被深深打动,特意寻访作者,就这样结识了怀才不遇的陈潢。两人一见如故,陈潢便随靳辅一同赴任。
六年后,因前任河务官员失职,加上三藩之乱未平,在权臣纳兰明珠的举荐下,康熙任命靳辅为河东总督。靳辅果然不负众望,治河成效显著。康熙南巡时发现这一情况,对靳辅大加赞赏,同时也对陈潢的才能产生了兴趣。
然而好景不长,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陈潢被人诬告强占民田,最终冤死狱中。当时正值康熙打压权臣纳兰明珠的敏感时期,作为明珠举荐的官员,靳辅也受到牵连。虽然事后康熙重新起用靳辅,但当靳辅想为陈潢平反时,却得知挚友已经离世。悲痛欲绝的靳辅不久也郁郁而终,留下了一段令人扼腕的治河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