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11月14日深夜,正值壮年的光绪皇帝在冷清的瀛台走完了38年的人生旅程。这位曾经意气风发的年轻帝王,在经历了长达十年的软禁生活后,最终在孤寂中离世。令人唏嘘的是,宫人们不仅没有为这位君主哀悼,反而趁乱哄抢宫中财物,四散奔逃。更戏剧性的是,就在光绪驾崩次日,执掌朝政大权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也在仪鸾殿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两位核心统治者的相继离世,让本就岌岌可危的清王朝雪上加霜,年仅三岁的溥仪被匆匆推上皇位,成为这个摇摇欲坠帝国的最后一位皇帝。
光绪帝的身世颇为特殊,他并非同治皇帝的亲生儿子,而是慈禧和慈安两位太后精心挑选的继任者。选择这位年幼的侄子继位,正是看中其便于掌控的特点。年轻时的光绪曾满怀报国之志,在甲午战争期间力主抗战,可惜腐朽的官僚体系让清军一败涂地。后来他发动的百日维新和戊戌变法,也因触动保守派利益而遭到慈禧的强力镇压。特别是在袁世凯的背叛后,光绪彻底沦为傀儡,被囚禁在瀛台度过了人生最后的黯淡时光。
这位悲情帝王生前受尽摆布,死后也未能获得应有尊严。与慈禧太后奢华隆重的葬礼形成鲜明对比,光绪的安葬过程显得异常仓促简陋。由于突然病逝,连像样的棺木都来不及准备,遗体只能草草入殓。直到其弟载沣担任摄政王后,才开始着手修建陵墓。但辛亥革命的爆发又使工程一度中断,最终在民国政府依据优待条例资助下,这座迟来的帝王陵才在六年后完工。
关于光绪的死因众说纷纭,有人推测是慈禧预感大限将至而先下手为强,也有人认为纯属时间巧合。随着遗体的匆忙下葬,真相永远成谜。崇陵作为中国最后一座按帝王标准修建的陵墓,虽规模不及清西陵其他帝陵,但规制完整,保存了大量珍贵文物。
1938年秋,抗日前线战火纷飞之际,一伙神秘盗墓贼盯上了偏远的崇陵。秋夜萧瑟,月光朦胧,这群经验丰富的盗墓者没有使用炸药,而是精准找到地宫薄弱处悄然潜入。他们用斧头劈开光绪棺椁,将皇帝遗体粗暴拖出,肆意损毁龙袍,掠走随葬珍宝。隆裕皇后的棺椁同样遭劫,玉册宝玺等贵重物品被洗劫一空。
直到1980年考古队进行保护性发掘时,才揭开这触目惊心的一幕:地宫被雨水浸泡,散发着刺鼻恶臭;光绪遗体被弃于棺外,双腿折断面朝下;隆裕皇后已成森森白骨。最令人动容的是,光绪紧握的双手中发现一对翡翠环和和田玉把件——这很可能是他挚爱的珍妃遗物。这对苦命鸳鸯都未能逃脱宫廷斗争的魔掌。
考古还发现了一口神秘金井,出土光绪的臼齿、朝珠、怀表等30余件文物。更关键的是,通过对遗物的科学检测,在光绪的毛发衣物上发现了超标200多倍的砒霜成分,终于证实这位皇帝是遭人毒害。这一发现,为这段尘封的历史又添新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