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二战时日军鼻子下面为何要留一撮毛?1945年5月9日日本拒绝投降
创始人
2025-10-06 16:31:46
0

【历史上的今天:二战日本为何流行卫生胡?】

作者:萨沙

(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1945年5月9日,德国宣布投降后,日本政府竟宣称其参战目的是自卫。这个荒谬的声明,与日本军国主义时期的许多古怪现象一样令人费解——比如日军军官鼻子下那撮标志性的小胡子。这撮被称作卫生胡的毛发,背后藏着怎样的历史故事?

胡须:从身份象征到政治符号

在古代日本,胡须是成熟男性的标配。与中国人相似,日本中老年男子视胡须为威严的象征。由于东亚人种胡须相对稀疏,留须既不会影响生活,又能彰显地位。战国时代的武士们就以浓密胡须展示勇武,连丰臣秀吉这样的胡须稀疏者也要佩戴假须充门面。

江户时代出现转折:当日本人与北海道的阿依努人接触后,武士阶层为与这些蛮夷区分,1670年德川家纲颁布《大髭禁止令》,禁止上层武士留须。但民间中老年男子仍保留这一传统。

明治维新:胡须的西化与军国化

明治维新后,日本掀起全盘西化风潮。欧洲贵族流行的大胡子成为新宠,明治天皇本人就蓄起浓密八字胡,引得全民效仿。军国主义兴起后,军官们更以现代武士自居,东乡平八郎的修剪胡须、乃木希典的美髯都成为军人典范。

战场上的实用主义

一战改变了这一切。希特勒曾解释:士兵必须剪短胡须以佩戴防毒面具。日军同样发现,浓密胡须在战场上会妨碍装备使用,且难以保持清洁——尤其日军以米饭为主食,胡须极易沾染食物残渣。于是卫生胡(仅保留鼻下一小撮)成为最佳折中方案。

战后:从叛逆标志到职场禁忌

战败后日本社会审美剧变,光滑面庞的小鲜肉更受欢迎。尽管60年代左翼运动时,年轻人模仿切·格瓦拉蓄须表达反叛,但主流社会仍将胡须与暴力无序挂钩。如今日本企业普遍禁止留须,大阪地铁甚至因司机胡须邋遢引发诉讼。有趣的是,《灌篮高手》中留小胡子的野间忠一郎被设定为不良少年,而《哆啦A梦》里大雄爷爷的胡须则暗示其二战时期的中年人身份。

现代社会的无胡潮流

据统计,2017年日本男性美容院完成22万例永久脱毛服务。出租车司机等职业更主动剃须以免吓跑顾客。黑社会成员反倒成为少数坚持蓄须的群体,进一步强化了胡须的负面标签。这种审美变迁,折射出日本社会从军国狂热到文明规训的深刻转型。

(本文基于历史文献及社会现象分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025中国(郑州)—迪拜产业... 迪拜当地时间11月12日下午,一场聚焦于培育钻石与产业创新的高端对话在迪拜展览中心成功举行。“202...
经营古董古玩文物艺术品需要办理... 经营古玩古董业务,需根据具体业务内容确定公司注册类型及所需资质。如仅销售普通古玩,无需文物经营许可;...
瓷器文化展示场景设计-深圳信可... 瓷器文化展示场景设计-深圳信可威 瓷器文化展示场景设计-深圳信可威 瓷器文化展示场景设计-深圳信...
科创+体艺!重庆市荣昌区玉屏实... “利用虹吸原理可以使水风车转起来。”“快看,他们的入场式舞蹈太炫酷了!”“三年级一班冲啊!”11月1...
李亚鹏生意再翻车,丽江艺术小镇... 2025年11月12日,李亚鹏在丽江倾注心血打造的那个雪山艺术小镇,在他眼里“做的最好的,2020年...
宜昌爱丽宝葫芦丝社团《彝乡踏歌... 2025年11月11日,宜昌市爱丽宝艺术中心葫芦丝代表团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举办的“彩云...
一票联通顶级艺术盛宴与都市品质... 今秋,艺术浸润城市肌理,上海全城进入艺术时间,再度迎来全球艺术盛宴。今天上午,第七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
原创 清... 在清宫剧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后宫女性衣服上系着一条白布,这条布究竟是什么?它又有什么特别的作用呢? ...
原创 刘... 刘备是一个仁爱宽厚的君主,他善于发现和任用人才。刘备的成功离不开许多智谋出众的谋士,其中法正因其非凡...
原创 清... 爱新觉罗杜尔祜是太祖长子褚英的长孙,也是太祖的长曾孙。他的父亲是皇长孙杜度,因军功在崇德年间被封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