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的求学之路
创始人
2025-10-06 15:31:29
0

宋濂与《送东阳马生序》:一位文坛巨匠的劝学之道 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正值明朝初年,文坛泰斗宋濂从家乡浦江(今浙江省浦江县)启程,前往应天府(今江苏南京)觐见明太祖朱元璋。宋濂作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与刘基、高启齐名,不仅在文学上造诣深厚,还曾主持编纂《元史》,深得朱元璋器重,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他历任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等要职,执掌朝廷机密文书,起草诏令,地位显赫,堪称“内相”。 恰在此时,同乡后辈马君则前来拜访。马君则是太学生,而太学作为中国古代最高学府,汇聚了天下英才。宋濂有感于其求学之志,便写下《送东阳马生序》相赠。在这篇赠序中,宋濂并未倚仗自己的身份居高临下地训诫,而是以平易近人的口吻,娓娓道来自己年少时求学的经历,以此勉励马生珍惜当下的优越条件,勤学奋进。这种以自身经历感化后辈的方式,即便在今日看来,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宋濂幼时家境贫寒,家中几乎一无所有,但他天资聪颖,志向远大,酷爱读书。由于买不起书籍,他只能四处借阅。为了能反复研读,他常常在寒冬腊月里,身着单薄衣衫,彻夜伏案抄书,砚台中的墨汁甚至冻成坚冰。即便如此,他仍坚持按时归还,从不拖延,因此乡邻都乐意将书借给他。此外,为了求教疑难,他不惜跋涉百里,登门拜访学识渊博的前辈。有时,前辈态度严厉,甚至厉声呵斥,但宋濂从不气馁,待对方情绪稍缓,再虚心请教。

外出求学时,宋濂更是历经艰辛。他脚穿破旧草鞋,踏着深及数尺的积雪,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前行。凛冽的寒风如刀割般刺骨,他的脚后跟早已冻裂,却因麻木而浑然不觉。抵达目的地时,他四肢僵硬,几乎失去知觉,幸得旁人用热水灌饮,再裹以厚被,许久才渐渐恢复知觉。寄居旅舍时,他每日仅以粗茶淡饭果腹,而同窗们却衣着华美,腰佩白玉环、香囊,光彩照人。然而,宋濂丝毫不为所动,一心专注于学问。

与宋濂的艰苦求学经历相比,太学生的条件可谓天壤之别。太学生的饮食由朝廷供给,在宽敞明亮的学舍中读书,无需奔波劳顿;有专门的博士答疑解惑,不必忍受冷眼与训斥;更有丰富的藏书可供查阅,再不必像宋濂那样四处借书抄录。在这样的环境中,若仍不勤学苦读,实在令人难以理解。 宋濂以平实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故事,虽时隔数百年,却仿佛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谆谆教诲,令人倍感温暖。这让我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求学岁月——寒冬清晨,天未亮,我便踏着厚厚的积雪赶往学校,鞋子早已湿透,双脚冻得失去知觉;寄宿时,只能将课桌拼成床铺,清晨五点多摸黑起床,用刺骨的冷水洗漱,寒风呼啸,至今想起仍觉寒意袭人。那时书籍匮乏,我甚至省下饭钱买书,只为一解求知之渴。虽然艰苦,但与宋濂相比,已算幸运。

然而,宋濂的晚年却颇为坎坷。洪武十年(1377年),六十七岁的他因年迈辞官归乡。不幸的是,洪武十三年(1380年),其长孙宋慎卷入胡惟庸案,朱元璋震怒之下欲处死宋濂。幸得马皇后与太子朱标极力求情,他才免于一死,最终被流放茂州。一代文豪的结局,令人唏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025中国(郑州)—迪拜产业... 迪拜当地时间11月12日下午,一场聚焦于培育钻石与产业创新的高端对话在迪拜展览中心成功举行。“202...
经营古董古玩文物艺术品需要办理... 经营古玩古董业务,需根据具体业务内容确定公司注册类型及所需资质。如仅销售普通古玩,无需文物经营许可;...
瓷器文化展示场景设计-深圳信可... 瓷器文化展示场景设计-深圳信可威 瓷器文化展示场景设计-深圳信可威 瓷器文化展示场景设计-深圳信...
科创+体艺!重庆市荣昌区玉屏实... “利用虹吸原理可以使水风车转起来。”“快看,他们的入场式舞蹈太炫酷了!”“三年级一班冲啊!”11月1...
李亚鹏生意再翻车,丽江艺术小镇... 2025年11月12日,李亚鹏在丽江倾注心血打造的那个雪山艺术小镇,在他眼里“做的最好的,2020年...
宜昌爱丽宝葫芦丝社团《彝乡踏歌... 2025年11月11日,宜昌市爱丽宝艺术中心葫芦丝代表团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举办的“彩云...
一票联通顶级艺术盛宴与都市品质... 今秋,艺术浸润城市肌理,上海全城进入艺术时间,再度迎来全球艺术盛宴。今天上午,第七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
原创 清... 在清宫剧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后宫女性衣服上系着一条白布,这条布究竟是什么?它又有什么特别的作用呢? ...
原创 刘... 刘备是一个仁爱宽厚的君主,他善于发现和任用人才。刘备的成功离不开许多智谋出众的谋士,其中法正因其非凡...
原创 清... 爱新觉罗杜尔祜是太祖长子褚英的长孙,也是太祖的长曾孙。他的父亲是皇长孙杜度,因军功在崇德年间被封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