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名称的简称与全称:从中国到日本的历史演变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日常对话还是国际新闻报道,我们经常听到各种国家的简称,如美国、英国、法国等。这些简洁的称呼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交流,因为许多国家的正式全称往往过于冗长。以英国为例,其官方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而简短的英国二字显然更加实用。同样,我们熟悉的美国其实是美利坚合众国的简称,全称长达六个字。而在所有国家简称中,最令中国人感到亲切的莫过于中国这个简洁有力的称呼。
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我国正式国名共有七个字,而中国这一简称不仅简洁明了,更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一词并非现代创造,而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早在《史记》中就有记载:中国名曰赤县神州,但当时的中国与今日概念大不相同。追溯至西周时期,周公制定礼法后形成了华夏的概念。古人认为天圆地方,而我们所居之地位于大地的中央,因此最初的中国实际上是中央之国的简称。随着历史发展,这一概念逐渐扩展,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区也被纳入中国的范畴。
从更深层次看,中国一词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重要的政治概念。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每逢乱世,华夏大地都会经历分裂时期,形成多个割据政权。例如唐朝灭亡后出现的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中原政权,因其地理位置居中,常被周边政权称为中国。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中国才正式成为中华民国的简称,具有了现代国家名称的含义。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这一简称又被赋予了全新的时代意义。
了解完我国名称的演变,让我们将目光转向与我们隔海相望的日本。这个岛国与我们的关系复杂而微妙。在新冠疫情期间,日本援助的医疗物资和那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温暖话语曾感动无数中国人。然而,当回忆起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以及南京大屠杀等历史伤痛时,我们仍会感到深深的愤慨。面对这样一个国家,深入了解其历史与文化显然利大于弊。与中国一样,日本也是该国的简称,那么它的全称是什么呢?
中日交流的历史可追溯至汉代,不论徐福东渡是否到达日本,至少光武帝刘秀确实接见过日本使者。当时日本尚无正式国号,便请求刘秀赐名。刘秀见使者相貌平平、身材矮小,心生不悦,便随意赐予倭字。当时日本人不解其意,直到汉文化水平提高后,才意识到需要更换这个带有贬义的名称。唐高宗时期,倭国使者请求改国名为日本,但遭到李治拒绝。直到武则天称帝后,倭人才如愿以偿获得中国认可,正式改称日本国。
日本在古代同样是一个地理概念,是日之本的简称,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日本国这一名称一直沿用到近代明治维新时期。随着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其野心不断膨胀,在宪法中将国号改为大日本帝国。抗日剧中常见的大日本帝国称呼并非虚构,而是当时宪法规定的正式国号。日本战败后,天皇发表《人间宣言》,实权被美国接管。在美国主导的政治改革下,日本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大日本帝国的称号不再适用新体制。
经过美日协商,日本国名恢复为更早使用的日本国。因此,现今日本的全称只是在简称日本后加一个国字。这个看似简单的结果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变迁。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天子之邦不称国,国字多用于周边藩属。但随着清朝灭亡,中国在东亚长期建立的宗藩体系也随之瓦解,我们也开始使用国字。不过今天的国是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与古代含义已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