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帐下将领众多,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三国演义》里被称作“五虎大将”的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小说为他们塑造了极为鲜明的形象,战功赫赫,性格各异,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英雄人物。然而在正史《三国志》中,并不存在“五虎大将”这一说法,而是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合为一传,被称作“四将”。不论是四虎还是五虎,他们都与诸葛亮有着不同程度的交集与合作。那么问题来了,诸葛亮究竟最赏识哪一位呢?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三国演义》的角度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七分虚构三分史实”,使五虎大将的形象极为饱满。若依照小说情节来观察,可以大致看出诸葛亮对他们的态度。
① 关羽:关羽无疑是五虎中最为耀眼的英雄,他的形象不仅在《三国演义》中浓墨重彩,在《三国志》中也有丰富记载。从桃园三结义,到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诛颜良斩文丑,再到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关羽的战功赫赫,忠义之名远扬。然而,他的傲气与孤高在诸葛亮看来却颇为棘手。尤其是失守荆州,不仅打乱了诸葛亮的战略布局,更成为北伐屡次被提及的教训。因此,诸葛亮对关羽的感情复杂,更多是无奈与批评。
② 张飞:张飞以勇猛著称,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长坂桥一声怒吼吓退曹军,皆是脍炙人口的场面。然而他脾气火爆,常常鲁莽行事。虽然也有义释严颜、定军山击退张郃等表现,但其性格并不让诸葛亮欣赏。诸葛亮一向重视稳健与谋略,而张飞的急躁显然与其不合。
③ 赵云:赵云的人气极高,他几乎贯穿了刘备的大小战事。从长坂坡七进七出救阿斗,到随行东吴、再到截江夺主,赵云无一不展现出忠诚与冷静。赵云性格沉稳、为人谨慎,与诸葛亮一贯推崇的行事风格相契合。可以说,在五虎之中,赵云是诸葛亮最为器重和喜爱的将领。
④ 马超:马超登场较晚,早年虽有潼关之战迫使曹操割须弃袍的壮举,但真正被重用是在投靠刘备之后。其家族忠于汉室,声名显赫,这与诸葛亮复兴汉室的理想十分契合。虽然出场不多,但马超的忠诚和背景使诸葛亮对其颇为青睐。
⑤ 黄忠:黄忠最为人称道的是汉中之战斩杀夏侯渊,以及早年与关羽不分高下的武艺。作为年逾花甲的老将,他的勇猛赢得了尊敬。诸葛亮与他虽交集不深,但对其多是敬重而非亲近。
综上,在《三国演义》的框架下,诸葛亮对五虎的喜爱程度大致为:赵云 > 马超 > 黄忠 > 张飞 > 关羽。
二、《三国志》的角度
正史中的记载更为简略与客观,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被合为一传,赵云则单独立传。可见在史家的眼中,赵云与其他四人是有所区分的。倘若仅从四虎来看,诸葛亮对他们的态度不若小说描写得那般复杂。关羽因失荆州而备受指责;张飞因性格暴躁不合诸葛亮心意;黄忠虽勇猛,但年老与诸葛亮交集不多。相较之下,马超不仅是西凉名将,更代表了汉室忠烈的延续,诸葛亮在扶汉复兴的理想下,自然会对马超有更深的好感。因此在《三国志》的视角下,诸葛亮对四人的好感次序大致为:马超 > 黄忠 > 张飞 > 关羽。
总结
在虚构色彩浓厚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最喜爱的是忠诚稳重的赵云;而在较为简明的《三国志》中,诸葛亮更可能偏向敬重汉室忠将的马超。这种差别,正体现出小说与正史在人物塑造与叙事重点上的不同。
参考文献:《三国演义》《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