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63岁汤和交出兵权回乡,临走不忘要赏赐,两年后才知,他真是高明
创始人
2025-10-02 20:01:36
0

功成身退是最难的事。

63岁的汤和在权力顶点忽然交出兵权,还顺手讨要赏赐。

别人不解,他却安然归乡。

两年后血雨腥风爆发,人们才明白,这一招太高明。

濠州兄弟起家

汤和出身濠州,本是个穷小子。

少年时在田里干活,没什么门路,命运和大多数农家子没差别。

可元末天下乱,流民到处起义,战乱逼着人选边站。

朱元璋在红巾军中混出头,身边缺的就是可靠帮手。

汤和早早跟随,算是最亲近的一批。

两人同乡,彼此熟识。

朱元璋打天下时格外信任老乡,汤和这样的人自然就一步步被提拔。

后来跟随征战,从攻占集庆到一路南征,汤和表现得很稳重,不冒进,但战功不小。

有人说,他不像蓝玉那样冲锋陷阵惊艳,却有持久的耐力。

明军北伐时,汤和一路随行。

最关键在西南征战。

云南、贵州那片山高林密,元朝残余势力盘踞,朝廷派谁去都头疼。

汤和却硬是啃下来,打得干净彻底。

等他回朝时,已经是封侯的大将。

这时候他不过四十出头,正是盛年。

朝堂上已经坐在功臣第一排。

朱元璋看重他,不只是因为功劳,还因为性格。

汤和没什么锋芒,不炫耀,不拉帮结派,甚至在宴席上也少说话。

和那些锋利的战将比,他像个懂分寸的管家。

可是功劳越大,危险也跟着来。

历史总是这样,开国元勋立下的军功,往往成了日后疑忌的理由。

一个手握重兵的大将,皇帝能放心吗?

观众不觉得熟悉吗,看看韩信、看看李靖,走到最后都没太好下场。

那时候的汤和,表面上风光无限,实则心里不可能不清楚。

功高震主,危机四伏

洪武二十年后,朱元璋的天下基本稳了。

大敌已去,北元余部只剩小股逃亡。

皇帝心里开始盘算的,就不是打仗,而是权力。

只要是开国皇帝,都会盯着身边的功臣。

你能立功,但不能威胁皇权,胡惟庸案就是信号。

一个宰相被指谋反,接着一大批官员死得惨烈。

接二连三的案件,让朝堂人人自危。

郭桓案、空印案,每一次都是借口,但杀的人越来越多。

人心惶惶,大家都懂,这是在敲打功臣。

汤和那几年已经六十多岁。

一个六十岁的老将,按理说该挂印休息,但他仍在位上,手里还掌兵权。

朱元璋能容忍吗?

这时候危险味道越来越浓。

蓝玉是当时的红人,勇猛张扬,军功显赫,却处处锋芒毕露。

朱元璋对他既用又怕,始终像压火药桶一样看待。

结果呢?

洪武二十六年,蓝玉案爆发,几万人被株连,整个军功集团几乎全灭。

在那之前,汤和的处境已经微妙。

功高震主,老迈不退,很可能下一步就是“该走的人”。

站在那个节点,任何一个大将都要做选择。

留着兵权,意味着一边握着刀一边等皇帝下手。

交出兵权,意味着把刀放下,赌一个皇帝的宽容。

哪一步更安全?这是致命的问题。

我想,汤和其实早看透了。

一个从乱世底层爬上来的老将,不可能没点政治嗅觉。

看到胡惟庸案、郭桓案接连发生,他应该心里明白:风向变了。

再握兵不放,迟早要出事。

更何况,那时太子朱标还在世,皇帝晚年已经把权力往太子那边交。

功臣越老越危险。

于是,在六十三岁那一年,他忽然上奏,主动请求告老还乡。

这一招彻底出人意料。

一般功臣都是被罢免、被查办,极少有人自己先交权。

他走在前面,避开皇帝的猜疑。

更妙的是,他还顺手要了个赏赐,说回乡养老需要田宅和供养。

很多人看不懂,觉得这是不是贪心?

可换个角度看,正因为要了,反倒让皇帝安心。

你若两袖清风回家,皇帝未必放心,怀疑你留着后手。

你若公开要赏赐,摆明就是要过安稳日子,这才叫聪明。

观众想想,这是不是比什么忠心誓言更管用?

智退之策,厚赏而归

开国功臣里,大多数要么死于征战,要么被清洗。

有人敢主动交出兵权,而且还提出要田宅、要供养,这样的举动在当时少见。

换成别人,可能会被认为贪得无厌。

可汤和的身份不同,他是朱元璋最早的老乡部将,是从小一起出来的。

朱元璋疑心再重,对这种“自愿交刀”的姿态也会放松。

赏赐呢?朱元璋答应了,在南京赐宅,给予廪食,保证养老无忧。

表面上看,这是皇帝恩典。

仔细想,却是汤和自己要来的。

很多功臣最后惨死,并不是因为没功劳,而是因为不给皇帝一个放心的理由。

汤和要赏赐,反而让皇帝相信:这人没别的念头,只想安度晚年。

皇帝要的就是这种表态。

汤和就这样退了下来,带着封地、带着俸禄,回到家乡。

有人说他贪,有人说他聪明。

可结果摆在那——别人还在朝堂上揣测风向,他已经稳稳坐在家里喝茶。

这份安定,是许多人梦寐以求却得不到的。

退下后,他并没有再涉足政事。

没有门客聚会,没有暗中结交,也没有公开言论。

低调到几乎消失。

一个曾经率军横扫西南的大将,忽然变成了养花种田的老人。

这种转变,不正是最聪明的保护色吗?

第四章:两年后的血雨,验证了远见

1392年,太子朱标去世,这是明朝政局的转折点。

朱元璋痛失长子,内心更加疑忌,凡是功臣、勋贵,统统成了潜在威胁。

一年后,蓝玉案爆发。

蓝玉的下场极惨,被指谋反,全家处死,牵连三万余人。

许多曾经并肩打天下的功臣,顷刻间灰飞烟灭。

那些在朝堂上耀武扬威的战将,转眼成了血泊中的冤魂。

回头看看,那时的汤和呢?

早已坐在家里,悠然自得。

蓝玉案横扫时,他无惊无险,因为已经彻底退出权力场。

朱元璋疑心再重,也没理由去动一个交了兵权、只管养老的老人。

事实证明,当年那一步棋救了他。

1395年,汤和病逝,寿六十九。

一个开国元勋,能够全身而退,安然离世,在朱元璋身边,这样的例子寥寥无几。

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

功成身退,说来容易,真能做到的有几个?

很多人舍不得兵权,舍不得荣耀,舍不得权势。

可汤和明白,一旦功成,最危险的就是继续停留。

他走得干脆,走得聪明,甚至走得贪婪一点,却正因为贪,才显得真实。

皇帝最怕虚伪的忠心,最放心的,反而是一个要田产、要俸禄的老将。

所以,他活下来了。

最后留给后人的问题,就是一个反问:

到底是继续握着兵权,死在疑忌之下,算忠?

还是放下权力,求得善终,算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极目政情丨落马官员魏巍多次收受... 据青海纪检监察近日消息,为进一步严明纪律,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释放全面从严、一严到底强烈信号,...
原创 三... 质疑四起 蓝图绘就 1992年,全国人大一锤定音,批准了三峡大坝这个巨型工程。长江中下游的洪水记忆...
一个民营老板的独白:中国最腐败...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智超讲财商) 我是一个真正白手起家的私营老板,从来没有寻租和靠官去挣过钱。...
47:0,全票通过!美国被逼上... 据人民网报道,当地时间11月7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表决大厅里上演了一幕载入史册的场景——47个成员...
霍邱县柠杭陶瓷销售有限公司成立...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霍邱县柠杭陶瓷销售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蒋先红,注册资本5万人民币,经营...
砀山老殿黄金珠宝有限公司成立 ...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砀山老殿黄金珠宝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胡虾虾,注册资本200万人民币,经...
失落3000年的玛雅古城惊现4... 2020年,科学家们通过激光测绘和空中勘测,在墨西哥塔巴斯科州的丛林中,发现了一处大型前古典时期玛雅...
原创 蒋... 蒋介石,这个在中国近现代史中引起广泛争议的政治人物,一直以来都充满了复杂的评价。他的历史地位,有人认...
TADA大学院|没有灵感?25... 情报设计不仅是技术与视觉的结合,更是一种理解社会、沟通人与信息、以设计推动变革的思考方式。面对多层次...
普利西奇与亚沙里双双出战!AC... 在即将进行的友谊赛中,AC米兰将迎战意乙球队恩特拉,这场比赛不仅是为备战新赛季而进行的热身,更是普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