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参加搜狐号的读书活动,收到的是《战争里的中国史》。收到实体书的那一刻,我惊讶了。首先惊讶的是,这本书很大,大概是两张A3纸张的大小,8开本的。跟我以前申请的书籍在外观上有较大的区别。全书分为上下两册,按照历史时间划分。上册介绍的是从部落联盟时代到东汉这一段历史时期内的典型战争,下册介绍的从东汉到清朝这一历史时期内的典型战争。
上册中,我们比较熟悉的有,涿鹿之战、牧野之战、城濮之战、长平之战、昆阳之战、官渡之战。不过我们熟悉的项羽的巨鹿之战没有,反而列举了韩信和项羽对决的垓下之围。可能在于篇幅有限,没办法选择太多。
下册中,我们比较熟悉的有,赤壁之战、淝水之战、阴山之战、澶州之战、雅克萨之战等等,也有太多没有选择。还是那句话,可能篇幅有限,有舍取。总的来说,选择的案例中,大部分战争都有代表性,决定了历史的走向。
比如涿鹿之战,奠定了黄帝的天下,此战黄帝击败了蚩尤,完成了部落联盟。还有牧野之战,商朝灭亡,周王朝建立。比如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的事业,此战之后,曹操名义上一统了北方天下。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此战之后曹操、刘备和孙权三者割据天下,分庭抗礼。还有澶州之战后签订的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纷争,奠定了双方的和平发展。等等,就不再一一举例子。
并且本书中在讲解每个具体战役的时候,基本上做到了精妙战术、武器革命、战术革新、国力对比、制度变迁、外交斡旋等较为全面的剖析,而不是单一的双方打打杀杀。所以本书既能领略君王朝臣运筹帷幄,也能看到兵器装备日新月异,进而展示战争视角下的中华文明发展史。
战争的确是历史的助推器,正如我刚才说的,往往一场大战就决定了历史的走向和格局的奠定,继而书写文明。孙子兵法有云: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战争是国家的大事,是关系到多少人生死和国家存亡的大问题,不能不慎重对待。战争是敌对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领土目的而使用包括暴力、攻击、杀戮等手段的武装斗争。战争是人类解决矛盾最激烈、最极端的方式,是解决国家、民族、宗教、阶级等矛盾冲突的最高形式。战争无疑是残酷的,会造成生灵涂炭,给人类带来破坏和灾难。但是,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变革又具有独特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比如,有的战争带来了社会制度的变革,有的战争促进了民族的融合,有的战争巩固了国家的统一,等等。
总的来说,战争的功过目前还无法定义,不过对于普通人而言,战争是痛苦的。我想到了俄国作家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还有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都是书写了普通人物在战争这种宏大叙事下的命运悲歌。
其实,无论什么样的战争,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是灾难性的,这是无法回避的历史真实。作为一种巨大的恶和毁灭性的力量,它是吞噬普通人生命的冷酷无情的怪兽,给人类造成了无尽的灾难、痛苦和恐惧。我们作为集体环境中的生命个体,往往不仅无法控制集体以及社会的走向,甚至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造成了个人力量的极大损耗甚至是生命的最终陨落。
一旦战争机器发动,大多数人都只能沦为蝼蚁,在天地不仁的世间苟且偷生。他们会被无情的卷入时代洪流、宏大叙事和战争机器中,一切围绕战争而生存。所以,我们根本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只能被命运玩弄、捉弄。
当然,个体的我们为了避免被权力斗争的洪流裹挟,不断试图离乡出逃,而普天之下,岂有乐土?依从个体意志进行的自我选择往往随着追求的幻灭,演变为一种脱离实际的奢望。
古代王朝更迭,历史走向,那一次不是战争发动,我们经历了太多太多,虽然战争推动了文明,推动了科技,推动了历史,但那是在千千万万普通人流血基础上换来的,我们铭记了战争,但不能忘却哪些曾经为了历史而牺牲的万千百姓们。虽然他们才是历史的主角,但只能接受命运的悲歌,而存托起英雄。这就是我在读完《战争里的中国史》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