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赏菁华:重要私人珍藏中国艺术瑰宝
当宋徽宗在《听琴图》上写下“天下一人”的花押时,中国艺术史悄然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篇章。这位被皇位耽误的艺术天才,以他独特的审美眼光重新定义了御用器物的标准。他设立的画院和对官用瓷器的严格标准,成为后世御用作坊的雏形。在《大观茶论》中,他亲自规定茶器的形制与釉色,使得御用器物首次成为帝王个人品味的直接体现。以后历朝历代,皇帝的审美直接影响御用器物的艺术美学。而这一切得益于元代以来精密的御制作坊运作体系,这套体系在「御赏菁华:重要私人珍藏中国艺术瑰宝」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景德镇浮梁磁局

Lot 801
元 青花云龙纹盖罐
连盖高 36 公分
估价:8,000,000 - 16,000,000 港元
來源
上拍于香港苏富比1997年11月5日,编号1357及封底
香港苏富比2000年5月2日,编号650
蒙古入主中原后,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磁局,制作御用瓷器。元人对白色的崇尚催生了两种重要的工艺突破:枢府瓷的卵白釉色如凝脂,青花瓷的钴蓝纹饰在白胎上愈发鲜明。
景德镇御器厂

Lot 803
明宣德 青花折枝花果纹葵式盌
《大明宣德年制》款
口径 22.8 公分
估价: 3,000,000 - 6,000,000 港元
來源
美国第三十一任总统胡佛(1874-1964年)收藏
艾伦.胡佛伉俪(1907-1993年)收藏
Ira 及 Nancy Koger 伉俪收藏
纽约苏富比1990年11月27日,编号6
明清两代建立了比元代更为完善的御用作坊体系。明代在北京设立御用监,在景德镇设立御器厂,明早期在处州、钧州皆设有官窑。清代北京设有内务府造办处,下设珐琅作、玉作、漆作等数十个作坊,负责各类御用器物的制作与修缮;在景德镇改御器厂为御窑厂;在江南设有江南三织造,制作进御漆器、玉器与纺织品;南部闽粤海关亦搜海内外奇珍进贡北京。
景德镇御器厂

Lot 802
明洪武 红釉印云龙纹大盌
口径 21 公分
估价: 3,000,000 - 6,000,000 港元
來源
鸿禧美术馆收藏,台北
展览
《鸿禧集珍》,中国历史博物馆,北京,1996年,编号5
明初洪武皇帝对红色的偏好,推动了釉里红与红釉技术的精进。景德镇珠山御器厂出土的红釉暗龙纹执壶,釉色鲜艳纯正,展现了明代工匠对铜红釉技术的成熟掌控。
景德镇御器厂

Lot 804
明成化 青花釉里红鱼藻纹高足盌
口径 16.8 公分
估价: 8,000,000 - 16,000,000 港元
來源
纽约佳士得1977年10月28日,编号109
Agnes Hellner(1888-1984年)收藏,斯德哥尔摩
香港苏富比1983年11月14日,编号125
鸿禧美术馆收藏,台北
展览
《鸿禧集珍》,中国历史博物馆,北京,1996年,编号19
出版
Anthony du Boulay,《Christie's Pictorial History of Chinese Ceramics》,伦敦,1984年,页147,图3(图注有误)
《香港苏富比二十周年》,香港, 1993年,图版104(图注所载拍卖记录有误)
《鸿禧美术馆开馆纪念选集》,鸿禧美术馆,台北,1990年,页45
《中国历代陶瓷选集》,鸿禧美术馆,台北,1990年,编号92
成化时期,皇帝对万贵妃的专宠,使得御用器物呈现出独特的闺阁趣味。成化斗彩鸡缸杯上柔和的色调、稚拙的纹样,无不透露出宫廷深处的柔情蜜意。这一时期的青花改用平等青料,发色淡雅,与其他彩釉相互辉映,开创了御用瓷器的新风格。
景德镇御器厂

Lot 807
明万历 五彩云龙纹笔管
长 18.5 公分
估价: 1,000,000 - 2,000,000 港元
来源
卡尔肯普博士(1884-1967)收藏
埃斯卡纳齐,伦敦,1993年
玫茵堂收藏
香港苏富比2011年10月5日,编号38
展览
《玫茵堂藏中国陶瓷》,大英博物馆,伦敦,1994年
《完美演变:玫茵堂藏中国陶瓷》,Sporting d'Hiver,蒙特卡洛,1996年,编号135
出版
Bo Gyllensvärd,《卡尔·肯普收藏的中国陶瓷》,斯德哥尔摩,1964年,编号852
康蕊君,《玫茵堂藏中国陶瓷》,卷2,伦敦,1994-2010年,编号708
嘉靖、万历年间,帝王对长生的渴求,使得仙道题材成为御用器物的重要装饰主题。
北京内务府造办处

Lot 811
清雍正 御制铜胎画珐琅雁安图茶壶
《雍正年制》蓝料款
宽 11.5 公分
估价: 1,000,000 - 2,000,000 港元
康熙帝对西洋科技的着迷,催生了珐琅彩的诞生。他从广州招募工匠,设立造办处珐琅作,将欧洲的金属胎画珐琅技法成功移植到瓷胎上,更有金胎、铜胎之画珐琅。雍正时期的珐琅彩更臻完美,在莹白如纸的瓷胎上,以西洋颜料绘制出具有立体感的纹饰。
景德镇御窑厂

Lot 809
清康熙 郎窑紅釉观音尊
高 42.8 公分
估价: 800,000 - 1,600,000 港元
来源
Arthur Phillips 收藏,坦布里奇威尔士
香港苏富比1982年11月9日,编号245
鸿禧美术馆收藏,台北
展览
《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皇家艺术学院,伦敦,1935-36年,编号2304
《鸿禧集珍》,中国历史博物馆,北京,1996年,编号31
出版
《鸿禧美术馆开馆纪念选集》,鸿禧美术馆,台北,1990年,页51
《中国历代陶瓷选集》,鸿禧美术馆,台北,1990年,编号114

Lot 810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云龙纹天球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估价: 25,000,000 - 35,000,000 港元
来源
香港苏富比1984年5月22日,编号125
鸿禧美术馆收藏,台北
展览
《鸿禧集珍》,中国历史博物馆,北京,1996年,编号60
出版
《中国历代陶瓷选集》,鸿禧美术馆,台北,1990年,编号150
乾隆皇帝则将这种中西融合推向了极致。在他统治时期,御窑厂创烧出各类仿生瓷、转心瓶,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工艺水准。
江南织造

Lot 813
清乾隆 白玉鲤鱼把件
长 11.1 公分
估价: 500,000 - 1,000,000 港元
闽粤海关

Lot 814
清 田黃隨形薄意竹石紋印
5.8 ×3× 6 公分,重约134克
估价: 300,000 - 600,000 港元
从宋徽宗的汝窑天青,到乾隆皇帝的仿生瓷,御用器物的演变始终与帝王品味紧密相连。这些器物不仅是工艺技术的结晶,更是时代审美变迁的实物见证。当我们凝视这些历经岁月洗礼的御用珍品,仿佛能听见历史深处传来的对话,那是帝王与工匠、传统与创新、东方与西方在器物上的永恒交响。

希望对藏友有所帮助或者引起你的一些小兴趣。少走弯路,关于民间藏品的出手想必藏友们都会有疑问和顾虑,但是还是要尊重藏品的客观事实,实事求是,以诚相待!你的一份认可才是最重要的。

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求真务实》
国内一线拍行送拍(嘉德,保利,翰海,中贸圣佳,古天一,大羿,明石,华辰,西泠印社,崇正,华艺国际,私下交易:全国国有文物商店交易会,博物馆推荐)香港拍卖:(苏富比,佳士得,香港保利,香港嘉德)藏品征集,(上方图片)详情咨询 叶老师
征集项目:近现代书画、古代书画、当代书画、油画雕塑、古董珍玩、紫砂艺术、铜炉佛像、瓷板画、印章、玉器、钱币、邮票等 (犀角,象牙,青铜器不征集)
收而不研者俗,藏而不鉴者傻,以藏学师者德,以藏悟心者美,以藏缘友者雅,以藏养藏者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