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9年七月末,陈胜攻下陈城并自称张楚王。随即他调整了自己的战略部署,精心布置了多条战线,并将军队分成了八路,各路分兵,展开了全面的进攻。 其中,宋留作为将军,带领军队向西南进军,攻入了南阳郡。宋留是泗川郡铚县人,他的行动成为了此次战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南阳地区在春秋时期曾是申国的领土,后成为楚国的申县。楚国历来频繁用兵,每次对外征战都必调动申息之兵,即来自申县和息县的士兵。 到了战国时期,南阳成了楚国的前线,与秦、韩、魏三国接壤。为了抵御外敌,楚国在伏牛山一带修建了方城,防御韩国。南阳在那个时期一直是楚国的重要防线,因此当地的民众战争素养极高。一个县的年轻男子集合起来,就能组成一支具备相当战斗力的队伍。
秦朝每个县大约有十万人,而陈郡和南阳郡的规模尤为庞大,各有27个县。相比之下,赵佗所控制的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地,仅有12个郡。 宋留与南阳太守齮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南阳的豪族纷纷响应,宋留从一开始的劣势,逐渐扭转局势,取得了上风,兵力不断壮大。尽管太守齮的军队由秦人指挥,但士兵几乎都是南阳本地人,大多数人更倾向于支持楚文化。 宋留能否攻占南阳郡,取决于陈胜其他战线的战果。起初,宋留计划与太守齮进行持久战,反正张楚军的各路军队都在捷报频传,时间对他有利。 然而,当他得知张文已经攻下函谷关的消息后,他不再耐心与太守齮继续消耗下去,立即点兵向西进发,准备攻占武关。既然函谷关的防守力量已经被削弱,那么武关的防守是否会比函谷关更强呢? 如果宋留能够攻占武关,北上进入关中,抢先一步夺取咸阳,那么他也许能效仿其他武将自立为王。 战国时期,楚军曾通过武关攻入关中,在蓝田与秦军展开过激烈的战斗。宋留自然希望能沿用这一战术。 于是,宋留决定率领主力西进,进攻武关。同时,他还派出一支偏师在南阳盆地进行游击战,既扩充兵力,又募集粮草,还能防止太守齮的部队从背后夹击。 到了十月,宋留的军队已接近武关。到了十一月,宋留听闻周文的军队已败,决定放弃攻占武关,撤回南阳。到了十二月,听到吴广死亡的消息,章邯的军队也开始进攻陈都,宋留便决定返回陈城,准备勤王。 章邯派遣了两名校尉率兵前往陈城,而他本人则亲自指挥大军南下,并在新蔡周围布下天罗地网,准备等待宋留自投罗网。正常情况下,宋留前往勤王的路线应该是从南阳郡的阳城进入颍川郡,再做打算。但宋留选择了一条更为小心的路线,他从南部进入陈郡,准备绕道新蔡进入陈都的后方增援。 然而,宋留低估了章邯的情报系统,与南阳太守齮相比,章邯的情报网要高出不少。 十月时,宋留正意气风发,攻克武关。但到了十一月,周文兵败的消息传来,宋留不得不狼狈撤退。十二月,宋留在新蔡一带遭遇秦军的伏击,最终被迫投降。 此时,周文已自刎,假王吴起死于自己人之手,赵王武臣、令尹田臧、将军李归、上柱国蔡赐等人阵亡。作为陈胜军的最高将领,宋留被章邯俘获,随即被押送到咸阳去请功。秦朝的冯去疾、李斯和冯劫等人一致主张将宋留囚禁起来,并对外宣传封爵加官。然而,赵高坚持要严厉处置宋留,最终决定车裂并将其悬尸示众。由于秦二世对反秦之人极为痛恨,赵高的决定得到了批准。 自此以后,反秦的队伍再没有大将投降,若打不赢,或者选择撤退,或者死战到底。赵高在这一过程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而他与李斯的矛盾也日益公开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