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在兼并六国的过程中,每攻克一国,便会命能工巧匠依照该国的宫殿样式,在咸阳城中重新建造一座宫室。待六国尽灭之后,这些仿制的宫室也一一落成,再加上原有的咸阳宫,宫殿之间通过长廊相连,复道凌空架设,纵横交错,气势恢宏,规模之大令人叹为观止。可以说,整个咸阳城内,犹如汇聚了六国之美的建筑奇观。
在这样的环境中,秦始皇将六国王室的后宫以及天下采择来的美女尽数充盈于此,以供他随时巡游享乐。于是,宫中夜夜笙歌,歌舞升平,鸾凤交错,红粉环绕,仿佛人间极乐之境。然而奇怪的是,秦始皇虽然终生沉浸于声色之中,阅尽美人无数,却从未真正收获一位知心伴侣。他直到去世都没有册立皇后,更未留下任何明确的宠妃之名。
关于这其中的缘由,后世只能揣测。或许在始皇眼中,女人不过是宣泄欲望的工具,亦或是繁衍子嗣的躯壳,他并未在情感上真正看重过她们。然而,在所有女子中,却有一人例外,那便是巴寡妇清。
巴寡妇清,籍贯在巴郡,也就是今日的重庆地区。“寡妇”二字点明了她的身份,她早年守寡,自夫亡后便再未改嫁,而“清”则是她的名字,至于姓氏,史籍中并未记载。她在丧偶之后,将全部心力投入到事业之中,展现出非同一般的坚毅与果敢。她的亡夫家族世代从事丹砂的采掘与提炼,渐渐形成了垄断地位。到她接掌产业时,更是将家业发扬光大,积累的财富已经难以估算,几乎富可敌国。
当时的丹砂用途极广,不仅可以作为染料和药物,更是秦始皇炼制长生丹药的核心原料。经提炼后还可成为水银,而水银正是始皇陵中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由此,巴寡妇清家族在这个特殊行业中占据无可替代的地位。面对社会环境动荡、治安不稳的局势,她甚至建立起一支武装护卫力量,以保护庞大的财富和产业,可见其谋略与胆识。
随着声名渐起,巴寡妇清的名字传到了远在咸阳的秦始皇耳中。始皇并未因她女性与商贾的身份而轻视,反而下达特旨,召她入朝面见,这在当时可谓破格之举。
召见的场面极为隆重。据传,在咸阳宫中,秦始皇竟特意命人搬来金墩,让寡妇清在身侧同坐。要知道,这样的待遇,连位极人臣的丞相李斯都未曾享有,由此可见皇恩之厚重。更有甚者,始皇还下令为她修建怀清台,以表彰其守节不嫁的贞洁之德。
至于始皇为何如此优待一位寡妇,史家多有猜测。有说是因为她掌握的巨额财富和自有武装力量,秦始皇若能将其笼络,自然有助于稳定地方局势。但除此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秦始皇极为看重女性的贞洁。他的这种态度,与他母亲赵姬的过往经历密切相关。赵姬先与吕不韦私情,后又宠幸嫪毐,荒淫无度,使始皇蒙受耻辱。虽然后来母子关系有所缓和,但始皇内心的怨恨并未真正消散,他更倾向于以表彰贞洁的方式,来反衬母亲的耻辱。
另一方面,秦始皇的后宫大多是亡国之君的妃嫔。这些女子虽然国破家亡,却仍每日浓妆艳抹,争相献媚。以始皇自负孤傲的性格,他必然深感鄙夷,甚至会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厌恶感。因此,他纵然与她们有肉体关系,却绝不会真正信任或托付感情。
唯有寡妇清,她既有坚毅的性格与自持的操守,又守节至终,兼具财富与影响力。正因如此,她在始皇的眼中,才是与众不同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