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登,字元龙,是下邳淮浦人,出身名门望族。其父陈珪曾担任过沛相,曾祖陈亹做过广汉太守,叔祖陈球更是位极太尉之职,堂叔陈瑀、陈琮也分别担任过吴郡太守与汝阴太守。可以说,陈登的家世显赫,自小就成长在士宦之家。
在历史记载中,陈登与刘备的关系十分融洽。徐州牧陶谦临终时,曾嘱托别驾糜竺,称唯有刘备能够安抚徐州局势。陶谦去世后,糜竺便亲自前往小沛邀请刘备接掌徐州。然而,当时的刘备势力尚小。初到徐州时,他麾下仅有一千余兵马,虽随后陶谦赠予四千丹阳兵,加上小沛的招募,兵力有所增加,但与“户口百万”的徐州相比仍显单薄,难以服众。况且徐州位处战略要冲,南有袁术、北有袁绍、西有曹操,皆非易与之辈,刘备自然犹豫不决。
此时陈登挺身而出,坚决支持刘备接管徐州。作为典农校尉,他负责地方农业,兢兢业业,尤其在曹操东征后百废待兴的徐州,陈登为恢复农业生产贡献甚多,因此在地方拥有广泛威望。再加上他出身世家,在士族中颇具影响力。他的表态不仅代表了徐州士族的支持,也为刘备增添了信心。与此同时,陈登还主动致信袁绍,表达徐州士人对刘备的推崇。袁绍在陈登的劝说下表示认同,从而大大缓解了刘备所面临的外部压力。可以说,刘备最终顺利掌控徐州,陈登功不可没。
陈登不仅政治眼光独到,才能也十分出众。吕布侵占徐州后,陈登深感不满,遂与父亲陈珪合谋,成功破坏了吕布与袁术的联姻,使吕布孤立无援。其后,陈登受命出使许昌,与曹操密谋破吕之策。待他出任广陵太守后,又整训兵马,打造了一支精锐部队,并最终配合曹操击败吕布。在广陵任职多年,他勤于政事,注重发展农业生产,使得饱经战乱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深受民心。
广陵濒临江东,孙策平定江东后对其虎视眈眈。建安四年(199年),孙策派兵攻打广陵匡琦城。陈登沉着应对,坚守城池,命令将士紧闭城门、隐蔽旗鼓,迷惑敌军。待江东军松懈之际,他率兵骤然杀出,以寡敌众,将敌军击溃。不久后,孙权再度入侵,陈登预先在后路布置柴堆,夜间一齐点燃,令敌军误以为援兵赶到,顿时惊慌失措。陈登抓住战机,再次发起反击,成功击败江东军,展现了其智勇双全的一面。
至于为何陈登未随刘备而选择归顺曹操,原因主要在于家族牵绊。衣带诏事发后,曹操亲征徐州,刘备战败撤走。陈登并未如糜竺、糜芳般跟随刘备避走,而是为了家族选择归附曹操。后来刘备寄居荆州,许汜曾在与刘表、刘备议论人物时批评陈登,因为自己曾受冷遇而心怀不满。但刘备当场为陈登辩护,指出许汜自身行为不值得尊敬,称陈登乃文武兼备、志气非凡的俊杰。这足以证明,刘备对陈登并无怨怼,反而极为赞赏。
东汉末年,士族普遍重视家族利益。陈登身为名门之后,不可能轻易舍弃家业而远走他乡。他选择家族利益而非个人追随,其实并无过错。在这种两难局面下,他所做的决定可谓合乎当时背景。因此,即便分道扬镳,刘备依然维护陈登的声誉,显示二人情谊深厚。
综观陈登一生,他不仅智谋过人,治政有方,还能在乱世之中兼顾家族与大局,是一位文武兼备、堪称全面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