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在历史上可谓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以心机深沉、手段狠辣著称。无论是丞相李斯,还是秦二世胡亥,最终都在他的阴谋中丧命。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样一位在权力场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人,最后却倒在了一个看似默默无闻的人手里,这个人就是子婴。那么,为什么赵高会败在子婴手中呢?
赵高本身确实是个极有才能的人。他不仅在文字和书法方面有着非凡造诣,更通晓法律,懂得如何利用制度来为自己谋利。也正因为如此,他得到了秦始皇的赏识,被任命为中车府令。这一职位并非普通官职,而是极为重要的角色,能担任此职的人必须在武艺、骑射上表现突出,同时要得到皇帝的绝对信任。由此可见,赵高并非单靠阴谋上位,他确实有过人之处。
在秦始皇身边,赵高表现得小心谨慎,善于察言观色,久而久之获得了皇帝的宠信。但命运总有转折,他曾因犯法被定死罪,正直的蒙毅如实上报,并未徇私情。按照秦律,赵高理应被处死,然而秦始皇因不忍心,赦免了他,并恢复了其职位。正是这一次“死里逃生”,让赵高对权力的依赖和渴望更加强烈。而这,也为蒙氏家族的悲剧和秦朝的衰亡埋下了祸根。
秦始皇去世后,赵高看准时机,伪造遗诏,拥立胡亥为帝,并指示李斯辅佐。他随后以莫须有的罪名大肆制造冤案,残害皇室成员。他不仅杀了十二位皇子,还在杜县残忍肢解十位公主。由此,赵高彻底掌控了朝政,胡亥不过成了他的傀儡。然而,正是这份肆无忌惮的权力和残暴的行径,让他一步步走向了灭亡。
赵高最终败在子婴手里,原因有二。首先,他过于自信,错误判断了子婴的性格与能力。他认为子婴只是一个毫无政治野心、没有权力基础的无名公子,对自己不构成威胁,因此在防备上掉以轻心。殊不知,子婴虽不显山露水,却心怀忠诚与正义,早已洞察赵高的野心。其次,赵高的残酷统治引发了人心尽失。长期以来的残暴行为,不仅激起了民众的怨恨,也让朝臣心生不满,他的统治基础已摇摇欲坠。
在胡亥屠戮蒙氏兄弟之时,子婴曾尝试以历史案例劝谏,希望唤醒胡亥的理智。但胡亥深陷赵高的谗言,依旧听命施暴。子婴深知正面交锋并无胜算,于是选择暗中观察与等待。他敏锐地抓住了赵高与胡亥之间日渐疏离的关系,并在赵高“指鹿为马”的事件中,巧妙利用朝臣的惶恐与不满,进一步孤立赵高。
最终,子婴在最佳时机发动行动,一刀斩下了赵高的头颅。赵高昔日的阴谋与狠辣,终究反噬了自己。而子婴凭借沉稳、智慧与勇气,成功铲除了这个令秦朝社稷蒙难的毒瘤。
至于子婴的身份,史书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是胡亥的兄长,也有人认为他是侄子,甚至有人推测他是秦始皇的弟弟。尽管具体身份成谜,但他在朝中素以直谏、保护忠良著称,因此深得人心。赵高选择立他为王,正是因为觉得子婴毫无威胁,结果却因低估而自取灭亡。
子婴之所以能够成就此举,不仅源于他懂得隐藏锋芒,更在于他具备智慧与正义之心。他的果敢与果断,最终为秦国赢得短暂的喘息,也为赵高的覆灭画上了历史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