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我国打算拆掉百年古塔,日本人却跳出来反对,联名上书禁止动工
创始人
2025-10-01 16:05:47
0

谁都没想到,一座立在旅顺山顶,风吹雨打了百年的古塔,如今动一动,竟然能惊动东瀛——日本多位议员和神社代表居然联名上书,要求中国“别动”,还打出了“文化遗产”的旗号。

这不是我们自家后院的事吗?日本人插什么手?拆一座塔,搅动的不只是砖瓦,而是历史、国家记忆、外交博弈,甚至还有战略资源的神经末梢。

但事情没那么简单。这塔,既不是普通的纪念碑,也不是普通的“废墟”。它是一个殖民时代的活化石,是一道没有硝烟却暗藏火药的战线。今天,我们就从这百年古塔的命运出发,看看它背后那层层叠叠的历史烙印与现实交锋。

殖民之塔,不只是塔

如果说建筑能说话,那这座塔的每一块石头都在控诉。它建于日本殖民统治时期,高66.8米,数字不是巧合——准确对应日军当年在旅顺使用的280毫米榴弹炮,塔顶形状就像一个弹头。这不是纪念,这是炫耀。日本人当年在旅顺修这塔,不是为了和平,而是为了威慑。

位置也讲究,选在白玉山制高点,俯瞰整个旅顺港。塔身周围是模仿太阳旗图案的围栏,视觉上形成“看不见的统治”,一种空间上的压迫感。

更离谱的是,这地方当年还是“洗脑教育基地”——中国学生被强迫每月8日来参拜,背诵《教育敕语》,接受“忠君爱国”的殖民教育,试图拔掉民族认同的根。

不仅如此,塔旁边还有一个纳骨祠,里面放着2.2万具日军骨灰。这不是中国人的纪念塔,而是殖民者的“精神图腾”与“肉身据点”的结合体。

拆不拆,背后是多维博弈

拆这座塔,技术上不是没有人试过。苏联人来过,文革时也动过手,但每次都铩羽而归。不是因为不想拆,而是拆不动。这塔的混凝土标号竟然达到了C80,比当时一般建筑高出一倍,爆破后碎不了,反而可能让周边城区遭殃。一次模拟推演显示,爆破可能造成300人以上伤亡,硬拆基本等于“自残”。

更有趣的是,1953年苏联曾提出“换塔”方案:把这塔拆了,用原材料建个纪念红军的40米高俄军塔。听起来像是好意?周总理直接回绝,立下“三不原则”:不承认侵略者、不共享主权、不篡改历史。

可真正让这座塔再次成为“焦点”的,是1984年。87名日本议员突然跳出来反对拆塔,还有23家神社威胁要将其申遗。日本媒体NHK更是拍了一部纪录片《魂之柱》,硬说这塔是“东亚和平的象征”。和平?这说法恐怕连他们自己都说不出口。

国内也不是铁板一块。旅顺当地10万人按上血手印,递交拆除请愿书,很多是劳工后代,他们的亲人曾在建塔时被奴役甚至丧命。知识界也分成两派:钱钟书主张保留作为“废墟警示”,而巴金则坚决认为应拆除这根“耻辱之柱”。

不拆也能赢:从耻辱到反转

有趣的是,最终拆塔的方案,并不是炸毁,而是“化敌为友”。1987年,中国提出一项去殖民化改造计划:先铲掉塔上的铭文,再用激光雕刻刻上“旅顺大屠杀受难者名录”,塔基改建为“劳工纪念馆”,里面设有LED屏幕,滚动播放遇难者信息。

这还不够。中国援引了《海牙公约》第56条,要求日方交还塔内掠夺文物,并提出对等要求:既然你不让我拆塔,那你也得拆掉你宫崎县的“八纮一宇塔”——那可是用64%中国劫掠石材建的。

这波操作,日本人一时噤声。更妙的一招,是把这座塔变成“爱国教育基地”。旅顺市推出“1+1”教育模式:1小时登塔体验+1小时历史沉浸剧场,模拟劳工建塔的苦难。数据显示,参观结束后的青少年参军率提升了17%。这塔,成了活的教科书。

塔下的秘密:很难说清的现实逻辑

如果你以为这只是历史问题,那就低估了它的“现实分量”。2020年,塔下发现一条稀土矿脉,日企三井物产一度想参与开发,但被中国否决。更关键的是,旅顺军港的航道基准点就在塔下。保留这塔,不只是纪念,更是战略——它是一个不动声色的领海坐标。

而日本那边的紧张也不是装出来的。一旦这塔被拆,56家神道教神社的祭祀体系就会崩塌,这在他们眼中不是历史问题,是宗教危机。同时,有传言说塔体内藏有731部队的生物战证据,一旦曝光,战争责任就不是象征意义上的“反省”,而是法理上的追责。

2023年后,日本又试图通过修缮方案来“曲线保塔”,一家名为西松建设的日企拿下了加固合同,却被曝出试图销毁塔内部分历史证据。这不是修缮,而是“罪证清理”。

而中国这边也没闲着,引入AR技术还原当年建造惨状,劳工的虚拟形象一度引发日本游客的集体心理反应。更有意思的是,将11万份劳工档案通过区块链存证,防止任何形式的历史篡改。拆不拆,已经不重要,记忆的战场早已转移到了数字世界。

结语

表面上看,是拆一座塔,是文化遗产争议;可实际上,这是对历史话语权、战略资源、民族记忆的全面较量。

塔依旧矗立,但不再是殖民者的象征,而是我们主动改写的历史标本。我们没选择炸毁它,而是让它在风中继续站着,用新的意义击碎旧的傲慢。这不是“让步”,是智慧;不是“遗忘”,是转化;不是“妥协”,是胜利。

一座塔,也许改变不了大国格局,但它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真正的力量,不是在于你能拆掉什么,而在于你能让它说出你想让它说的话。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公... 前言 在古代历史的传说中,英勇将领的对决常常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关羽与颜良之间的激烈战斗,就是其...
原创 原... 本文由腾讯新闻与美好年代通讯联合出品,美好年代通讯是腾讯新闻Top MEDIA计划中的百佳企鹅号。 ...
问界M9携手2025中国金鸡百... 11月15日,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暨2025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在厦门举办。作为本届电影节...
原创 两... 三国时期的武将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大家常常会提到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
原创 中... 十九年七闰法其实是一种阴阳合历的方式。它指的是每经过19个阴历年,就要加上7个闰月,这样19个回归年...
北京情侣手工约会宝藏地!一起做... 在北京谈恋爱,逛遍了故宫长城,吃遍了烤鸭涮肉,是不是想找点新鲜又温馨的体验?最近越来越多的情侣游客向...
原创 在... 锦衣卫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所建立的一个特务机构,主要负责侦查、逮捕和审讯等工作。除此之外,他们还承担...
原创 他... 这位皇帝的去世,成为了东汉历史上的一大遗憾。他九岁登基,十四岁开始处理政务。在他的领导下,东汉的政治...
原创 被...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一个国家的发展究竟依赖于什么?毫无疑问,最为关键的推动力就...
原创 从... 武官制度在历代王朝中,都是统治者掌握军权、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光武帝刘秀时期的武官制度,既有承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