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他是隋末名将,十四岁出道十五岁成名,打仗用鼻子报功
创始人
2025-10-01 16:05:44
0

在隋末那段动荡的岁月里,隋军中有一位声名赫赫的猛将,被誉为急先锋。他的名字一出,几乎让各地的起义军人人色变,连瓦岗寨的首领翟让一听到这个名字,眉头都会紧紧皱起。他就是赵须佗。然而,赵须佗之所以名震一时,并不仅仅因为他本人勇猛,而是因为麾下有两位少年将领堪称“虎狼之将”,英勇无敌。他们就是后世广为人知的秦琼与罗士信。

秦琼后来在大唐开国中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民间更是将他神化为门神,家喻户晓。而罗士信虽然同样英勇无比,却因早逝未能享受同样的荣誉。今天我们要说的,便是这位“少年英雄”罗士信的传奇经历。

罗士信追随赵须佗时年仅十四岁,关于他为何被收留在军中,史书并无明确记载,只留下些许传闻。他初次请求随军出征时,赵须佗见他只是个孩子,便觉得荒唐,随口说:“若你能穿得起一副铠甲,我便让你随行。”要知道,冷兵器时代的铠甲沉重无比,不仅由皮革制成,关键部位还镶嵌金属,成年人都觉得吃力。赵须佗原以为罗士信定然知难而退,没想到这少年却二话不说,直接穿上两副铠甲,背负双箭囊,翻身上马来回驰骋,竟毫无吃力之态。赵须佗当场惊讶,暗自称奇,便点头答应带他出征。

这一战中,罗士信果然表现出惊人的勇猛。不同于常规“斩首报功”,他却提回来一串血淋淋的鼻子。这一举动虽让人惊讶,却也显露出他内心的独特想法,也许是出于不愿大开杀戮之心,也许只是少年意气的选择。无论如何,这使赵须佗更加肯定这少年非同凡响,自此战场硬仗便常交由他来担当。

罗士信真正声名大振,是在隋炀帝大业十年,赵须佗奉命镇压山东农民起义军时。当时卢明月聚众十余万,声势浩大,而赵须佗仅有一万兵马,在绝对劣势下根本不可能硬拼。僵持十余日后,他决定战略撤退,却料定敌军必会追击,于是设下奇谋:派一支精锐偷袭敌营。危急关头,年仅十五岁的罗士信与秦琼自告奋勇,带领千人埋伏芦苇丛。果然,卢明月率众追击,营地空虚。二人乘机破营,刀光剑影之间连斩十余人,继而打开营门,引兵杀入,放火焚烧。营地顿时火海冲天。赵须佗趁势杀回,与他们前后夹击,卢明月大败,数万兵卒溃散,场面震动朝野。隋炀帝大喜,甚至命画工为赵须佗与罗士信绘像,日日陈列案前,把他们视为王朝的希望。然而,这辉煌终究只是隋朝灭亡前的一道幻光。

罗士信因这一战声名远播,成为天下闻名的少年将领。此后,他随赵须佗征讨瓦岗军,兵败后投奔李密,继而又辗转归于王世充。但他看不惯王世充的奸佞行径,终择机投奔李世民,赢得赏识与重用,参与了唐朝的开国战争,立下赫赫战功。然而天妒英才,年仅二十二岁时,他便在平定河北刘黑闼叛乱中壮烈牺牲。短暂的一生虽如流星般闪耀,却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英名。

这便是罗士信,一个真正的“少年英雄”,一位以勇气和忠义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隋末唐初传奇人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两... 三国时期的武将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大家常常会提到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
原创 中... 十九年七闰法其实是一种阴阳合历的方式。它指的是每经过19个阴历年,就要加上7个闰月,这样19个回归年...
北京情侣手工约会宝藏地!一起做... 在北京谈恋爱,逛遍了故宫长城,吃遍了烤鸭涮肉,是不是想找点新鲜又温馨的体验?最近越来越多的情侣游客向...
原创 在... 锦衣卫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所建立的一个特务机构,主要负责侦查、逮捕和审讯等工作。除此之外,他们还承担...
原创 他... 这位皇帝的去世,成为了东汉历史上的一大遗憾。他九岁登基,十四岁开始处理政务。在他的领导下,东汉的政治...
原创 被...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一个国家的发展究竟依赖于什么?毫无疑问,最为关键的推动力就...
原创 从... 武官制度在历代王朝中,都是统治者掌握军权、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光武帝刘秀时期的武官制度,既有承袭...
原创 王... 前言 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不过金。这句古老的谚语,简洁地概括了几位历史上的传奇人物。项羽...
原创 顺... 清朝初期的艰难起步与神秘预言 在清朝刚刚建立时,顺治帝深感对未来的困惑与担忧。作为年轻的皇帝,他...
原创 最... 今天我们来聊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胡惟庸。很多人认为胡惟庸是冤枉的,认为朱元璋为了实现个人独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