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0年七月,唐朝宦官李辅国假传圣旨,命令唐玄宗从兴庆宫迁往太极宫居住。彼时,唐玄宗已经75岁,且健康逐渐衰退,退居二线已久,搬迁对他而言是一个极为艰难的任务。尽管如此,当他接到“圣旨”后,依然不敢怠慢,顶着体力的虚弱,在高力士等人的扶持下,艰难地爬上马背,缓缓朝太极宫进发。然而,途中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故。
就在唐玄宗的队伍走到一半时,李辅国带领着500名士兵突然现身,黑压压一片,严密地封锁了通道。这些士兵个个手握锋利刀剑,眼神冷酷,气氛异常紧张。唐玄宗虽历经安史之乱的风波,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威胁,他的内心依然无法平静,心脏扑通扑通地剧烈跳动,几乎无法控制自己,差点从马背上摔下来。他连忙急切地询问发生了什么。
眼见唐玄宗神色慌张,高力士立即喝斥李辅国:“主上是五十年的太平天子,李辅国,你这是要做什么?”李辅国闻言,羞愧而又愤怒,他狠狠地骂了一句“你真不懂事!”随即挥动手中的长刀,斩杀了高力士身旁的一位随扈。局势瞬间紧张到极点。
为了保护唐玄宗的安危,高力士灵机一动,迅速喊道:“太上皇问候各位将士!”话音刚落,李辅国随行的士兵们立刻把兵器扔掉,纷纷跪地高呼“万岁”。局势因此缓和下来。见形势稍稍平静,高力士不失时机地继续对李辅国说:“辅国,你来牵太上皇的马。”李辅国无奈,只得顺从地和高力士一起将唐玄宗送往太极宫。
众人散去后,唐玄宗依然心有余悸,他握住高力士的手,感慨道:“如果不是将军你,朕今天就成了刀下鬼!”此刻,他已能体会到李辅国的权力之大,心中隐约生出对这一宦官的深深畏惧。
李辅国,原名李静忠,年少时进入宫廷做宦官,长相平庸,曾是高力士的跟班,默默无闻。直到四十岁,李静忠仍未显赫一时,只负责马厩的账务。直到王鉷推荐他去太子李亨身边,李静忠才逐渐崭露头角。那时,李亨的太子之位岌岌可危,李静忠通过在宫廷中的周旋,不仅保全了自己,还得到了李亨的信任。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仓皇出逃,李亨暂时留守长安,李静忠也随之陪伴。李亨在抗击叛军过程中策马前行,李静忠作为心腹,参与了李亨的谋划。通过密谋,他帮助李亨成功登基为唐肃宗。李静忠因立下赫赫战功,迅速升职,成为了太子家令。渐渐地,李辅国的权力开始膨胀,不再是那个只能听命的宦官。
唐肃宗即位后,李辅国步步高升,掌控了政权。无论大臣的奏章,还是唐肃宗的日常事务,李辅国几乎都能主导,所有的权力几乎都集中在他手中。宫中的大臣们对李辅国充满畏惧,见到他时都恭敬称呼他为“五郎”,即便是宰相李揆,也会像晚辈一样对待他,给予他极高的敬意。这一切都让李辅国感到极为得意,然而他并未因此满足,他的目光很快便投向了唐玄宗。
在唐玄宗退居兴庆宫后,李辅国认为唐玄宗依旧碍眼,于是暗中策划,借机打压他。760年七月,李辅国以圣旨为名,强令唐玄宗迁往太极宫。迁移途中,他设下重重陷阱,让唐玄宗心惊胆战。搬至太极宫后,李辅国继续展开打压,连唐玄宗身边的亲信高力士等人也未能幸免,最终高力士被流放至遥远的黔中道。高力士虽然生病,但仍想去向唐玄宗辞别,李辅国却连这一点要求也未予批准。最终,高力士离开了唐玄宗,而这场别离也成了他与唐玄宗的永别。
唐玄宗去世后,李辅国继续掌控朝政,直到唐代宗即位。李辅国一度试图继续操控唐代宗,但唐代宗早已看穿他的野心。在假意顺从之后,唐代宗开始分权,最终剥夺了李辅国的兵权,并将其罢免。李辅国被削权后,被任命为博陆郡王,不久便遭到唐代宗派遣的刺客刺杀。唐代宗不仅将其除去,还给予了李辅国“丑”的谥号,寓意其恶行。李辅国的覆灭,也象征着他通过权谋上位的一切都已走到尽头。而当年李辅国辱没唐玄宗的行为,也因李豫登基后,得到了应有的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