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是大唐王朝的开国皇帝,但在历史舞台上,他的存在感远不如前后的两位帝王。夹在暴虐而奢靡的隋炀帝杨广与雄才大略的唐太宗李世民之间,李渊的身影仿佛被遮蔽了。纵观中国历代大一统的开国之君,几乎都是声名赫赫的传奇人物:宋太祖赵匡胤以“杯酒释兵权”稳固江山;汉高祖刘邦从布衣起家,凭借胆识与机运开创汉室;明太祖朱元璋更是从乞丐到皇帝的典型代表。相比之下,唐高祖李渊的名字往往被轻轻带过,大唐盛世的荣光与功业几乎都被归功于他的儿子李世民。
李渊在玄武门之变后,被迫将皇位交给李世民,转而做了太上皇。虽失去了权力,但他并未因此郁郁寡欢,反而在宫中沉溺于声色犬马,纳了不少年轻貌美的妃子,还生下许多子女。李世民继位后,面对这三十多个弟弟妹妹,感到异常棘手,不知如何安置妥当。没想到,这个让李世民头痛多年的难题,竟在几十年后,被女皇武则天用雷霆手段解决。
---
隋末民怨沸腾,群雄并起,人人都有取而代之的野心。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带着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等人南征北战,最终顺势篡隋称帝,建立大唐。李渊登基后,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封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吉为齐王。当时天下初定,仍需征伐四方。李建成留在宫中处理政务,而李世民则率军征战,屡建奇功,声望扶摇直上。李建成眼见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心中忌惮,便联合李元吉排挤李世民。另一方面,李世民凭借多年征战,结交了大批猛将谋士,他们对太子集团心怀不满,两方矛盾愈发激烈。李渊优柔寡断,偏袒太子,这无疑为日后的宫廷政变埋下了火种。公元626年,李世民在长安发动玄武门之变,以“手足相残、逼父退位”的方式夺取了皇位。
---
退位后的李渊专注于享乐,不再干涉政务。宫中佳丽不断,子嗣也越来越多,这让李世民倍感压力。作为皇帝,他已因杀兄屠弟受到世人非议,如今若再在安置兄弟上出错,极可能影响声望。他原打算将兄弟们分封为亲王,既能体现自己的仁义,又能分散他们的势力。然而,这一举措遭到长孙无忌、房玄龄等重臣强烈反对,他们担心重蹈历史上“因分封而引发战乱”的覆辙。唯有宰相萧瑀持不同意见,他认为诸侯藩王守卫边疆,才能延续国祚。李世民最终采纳了这一主张,将诸弟分封各地。
---
然而,不出数年,弊端就显现。滕王李元婴作为李世民最小的弟弟,荒淫无度,常常戏弄百姓,百姓见之如避瘟神。他还痴迷于修建楼阁,每到一处必兴土木,修造滕王阁。即便屡次受罚,依旧不思悔改。另有七弟李元昌,更是鼓动太子李承乾造反,让李世民痛心疾首。此时,他才意识到,当初长孙无忌与房玄龄的劝谏并非杞人忧天。李世民去世后,皇位传至李治,这些问题仍旧困扰着李唐宗室。为了稳定政权,长孙无忌不得不大开杀戒,铲除了不少心怀不轨的皇族。
等到李治病逝,武则天掌握大权。李唐宗室群起而反,武则天毫不手软,启用酷吏,残酷打击异己。李渊的子孙在这场肃清中几乎被屠戮殆尽。困扰两代帝王的难题,被武则天以最激烈的方式解决。她并不在乎骂名,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既然女子登基已是天大争议,再多一个“屠戮宗室”的骂名又算得了什么?
这一切,既显出李渊留下的烂摊子,也反衬了武则天的果决与狠辣。
下一篇:深圳墟成立于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