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把中国放在最后!半岛枪声再起,这条路果然是一条危险的灭国之途!
如今的韩国,似乎已经走进了一个不可逆转的深渊。为什么会这样?占豪总结了三件最新的事件,就足以揭示韩国的处境之危。
第一,过去半年以来,韩国国内反华示威频频上演。游行者指责中国干涉韩国大选,这种毫无根据的指控不仅荒唐,更是在挑动两国关系的敏感神经。第二,新上任的总统李在明,第一个选择访问的国家竟然是日本,紧接着又去了美国,而对于中国,却迟迟没有明确访华时间,只是象征性地派出特使。这种外交顺序已经释放出危险信号。第三,朝韩边境再次爆发枪击,半岛局势骤然紧绷,随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对峙。
这三件事表明,即便反华的尹锡悦已经下台,甚至面临法律清算,但作为反对派的李在明,依旧在外交上倒向美日。对韩国而言,这意味着把国家推向更加险恶的漩涡。要理解韩国今天的选择,就必须回顾韩国政治的历史逻辑。
二战结束后,韩国的建国基础本就摇摆不稳。真正的抗日英雄是金日成,但美国为了冷战需要,选择扶植李承晚,韩国政权则以日伪政权的遗留班底建立。由于“得国不正”,再加上长期被殖民的屈辱和美国的控制,韩国的政治逻辑便充满极端与撕裂。这种政治文化导致历届总统大多不得善终:不是被推翻,就是锒铛入狱,或因丑闻自杀,能够平安谢幕的屈指可数。那些能善终的总统都有共通之处:在中美之间保持战略平衡、维持南北关系稳定、专注经济发展。金泳三、金大中、文在寅都是如此。
然而,历史并非一成不变。卢武铉时期,本有机会稳定,但美国在朝核问题上不断施压,导致朝鲜加快核试步伐。2006年的核试验直接压垮了卢武铉的政治局面,最终悲剧收场。此后,李明博选择全面倒向美日,却换来朝鲜更强硬的核试与导弹发射,韩国陷入战略困境。朴槿惠上台后,试图依靠中国制约朝鲜,但因误判朝鲜的真实战略,最终在“萨德”事件中触发中韩关系恶化,自己也因“闺蜜门”丑闻被弹劾下台。
文在寅任内,依托特朗普的政治投机心理,南北关系出现一段短暂缓和。但美国并不希望半岛真正稳定,于是扶持亲美的尹锡悦上台,将韩国再度推向危险。尹锡悦彻底倒向美国,使韩国不仅失去与中国的战略互信,也与朝鲜彻底对立,结果导致政局动荡。如今,朝鲜甚至通过立法,彻底封死改善南北关系的可能性,为未来更激烈的对抗埋下伏笔。
在这个背景下,韩国真正的生存之道只有一条: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同时维系与中国的战略互信。只有让中国认定韩国还有存在的价值,韩国才可能避免在大国博弈中沦为牺牲品。然而,李在明上台后,却选择冷淡中国,把外交优先顺序押注在美日。这不仅让半岛枪声成为现实,也让韩国陷入空前危险。
事实上,韩国的困境,正是“选边站”的恶果。一个小国如果放弃战略自主,必然成为大国博弈中的棋子。乌克兰的教训还历历在目,如今的半岛正重演同样的危险剧本:频繁的美韩军演、朝鲜的敌对立法、对中国的冷处理,这些都让韩国一步步滑向深渊。
中国的立场一向明确——倡导“双暂停”,推动中朝俄经济走廊,试图用经济合作和安全机制稳定局势。这份耐心,本可以成为韩国的出路。然而,韩国一再错位优先级,意味着把自己推向被动。
半岛的枪声不是终结,而是新一轮大变局的前奏。历史会证明,韩国若要避免毁灭性的战略误判,唯有深度融入中国的战略格局,才可能找到真正的安全感。问题在于,韩国是否还来得及?时间,已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