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现代人类“非洲起源说”的观点,大约在距今六万年前,智人走出了非洲,开始向世界各地扩散,并逐渐取代了当地原始人群。据推测,大约四万五千年前智人抵达欧洲,而在大约六万年前便进入了中国境内。复旦大学遗传学家金力带领的研究团队,通过对中国人Y染色体的分析,提出非洲智人大约在六万至一万八千年前抵达中国,并在此过程中完全取代了本地原住民。这一观点在当时引发了广泛讨论,但自新世纪以来,中国的考古学研究不断出现突破性发现,使得人们不得不对“非洲起源说”的绝对正确性提出质疑。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人类起源和现代智人的起源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人类起源强调古猿向人类过渡的时间与地点,而现代人类则是指与现今我们相近的智人群体。从考古证据来看,非洲确实出土了最古老的原始人化石,例如1973年发现的“露西”,距今约320万年;以及1992年发现的“阿尔迪”,距今约440万年。这些发现使学界普遍认同人类整体起源于非洲。相比之下,中国境内发现的最早古人类活动迹象大约在200万年前,比如河北泥河湾遗址中发现的古人类进食痕迹。根据研究,大约600万年前古猿进化为早期人类,200万年前出现了直立人,他们开始走出非洲,扩散至中东、西亚、高加索和东亚等地。但迄今为止,在非洲以外尚未找到距今200万年以上的人类化石证据。
现代人类,也就是智人的起源,却存在更大争议。按照“非洲起源说”,直立人虽然广泛分布,但真正演化为智人的过程仅在非洲完成,约30万年前非洲直立人演化为智人,并在6万年前扩散至世界各地,取代本地原始人群。该观点的证据之一是摩洛哥伊古德山出土的智人下颌骨及牙齿化石。过去数十年,欧美学者大多支持这一假说,并使其成为主流观点。然而,随着基因研究的发展,科学家发现现代人类基因中存在少量尼安德特人与丹尼索瓦人的遗传片段,这说明非洲智人扩散过程中与其他人群发生了基因交流,从而催生了“同化说”。但问题在于,如果直立人遍布全球,为何只有非洲直立人进化成智人?这显然难以自圆其说,因此一些学者提出了“多地区演化说”,认为不同地区的直立人在各自环境中逐渐演化成智人,并在后期与非洲人群有一定交流。
近年来,中国的考古证据为这一争论注入了新的动力。2015年,湖南道县福岩洞出土的47颗牙齿化石,经测定为距今8万至12万年,其形态已与现代人无异。这一成果发表在《自然》上,被国际学界认定为“无可疑的现代人”。除此之外,中国境内还发现了距今25万年的大荔人、11万年的崇左人、17.8万年的贵州毕节人,以及10万年前的许昌人。这些发现显示,中国境内在距今十余万年前就已存在智人,与“非洲起源说”所强调的六万年前走出非洲的时间点存在明显冲突。如果非洲智人确实更早迁徙,那么为何欧洲直到4.5万年前才出现智人化石?这显然不合逻辑。由此,中国学者吴新智指出,“夏娃假说”带有固执性,缺乏足够说服力。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石器考古也提供了不同证据。在非洲,早期人类使用奥杜威模式的第一类石器,约140万年前出现。而到10万年前,非洲智人已能制造更精细的莫斯特型石器。如果非洲智人扩散到中国,理应带来这类工具。然而,在中国170万年至1万年前的考古遗址中,发现的大多仍是第一模式石器,显示出一种连续性的延续。这说明中国古人类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而并非完全依赖外来输入。
综上所述,虽然“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观点在学界基本达成共识,但现代智人的起源地仍有很大争议。来自中国的丰富化石和考古证据显示,中国可能是智人重要的起源地之一,甚至在多地区演化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换句话说,现代人类并非完全源于非洲,而是多地区共同演化的结果,中国无疑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