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的历史中,关羽失去荆州的事件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蜀汉由盛转衰。自此,蜀汉的力量遭受了沉重打击,尤其是在关羽北伐曹魏时,他屡次请求刘封带兵援助,但无论是刘封还是孟达,都没有按要求出兵相助。最终,关羽在兵败之后被杀,刘备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决定赐死刘封。刘封自尽后,刘备对其死表示深深的惋惜。这一事件引发了历史上的广泛争议:刘封曾屡立战功,为什么诸葛亮还劝刘备要杀掉他呢?
一、刘封的身世与初期功绩
刘封,原本是罗侯寇氏之子,长沙刘氏家族的外甥。东汉末年,刘备暂居荆州,因未有嗣子,他收养了刘封。《三国志·刘封传》记载,刘封是刘备收养的继子。后来,刘备准备进攻益州时,刘封虽然年仅二十多岁,却已经表现出了过人的武力。于是在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的陪同下,刘封率领兵马一路攻入益州,战无不克,立下了赫赫战功。凭借这些战绩,刘备任命刘封为副军中郎将。公元217年,刘封跟随刘备攻打汉中,次年,刘备夺得汉中之地后,又派刘封领兵攻取上庸郡,取得了更大的胜利。因此,刘封年纪轻轻,前途一片光明。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年轻武将,却在后来的历史中命运多舛。诸葛亮的建议,最终促使刘备做出了让刘封自尽的决定。背后的原因不单纯是刘封的战功,而是涉及多方面的政治考量。
二、不救关羽之事
首先,刘封未能及时援救关羽,这成为刘封被杀的直接导火索。襄樊之战爆发后,关羽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忽然陷入了困境。当时,刘封和孟达驻守的上庸距离襄樊较近,关羽请求他们出兵增援。然而,由于上庸刚刚攻占,且刘封所能调动的兵力并不多,若贸然出兵可能会引发当地的动荡。而且,关羽的失败也是逐步显现的,等到他败走麦城时,刘封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支援。因此,从军事角度来看,刘封不救关羽并非完全无理可责。而且,刘备将荆州的防务交给了关羽,但刘封和孟达所在的东三郡并不属于关羽的指挥范围,所以他们没有履行对关羽的支援义务,也无法直接责怪他们。
三、刘封的威胁与刘禅继位
然而,刘封不死的另一个原因是他对刘禅继位的潜在威胁。刘备收养刘封时,正值自己没有嗣子的时期,曾有可能将刘封作为接班人。然而,随着刘禅的出生,刘封作为养子与刘禅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微妙。公元219年,刘备被立为汉中王,刘禅也被确立为继承人,诸葛亮也全力支持刘禅接任父位。刘备给刘禅的遗诏中曾提到,诸葛亮称赞刘禅聪慧,但无论在年龄还是战功上,刘禅都远逊于刘封。随着刘禅地位的稳固,刘封的存在成为了蜀汉政权内部潜在的不安定因素。刘封如果继续获得更多的权力,可能会成为威胁刘禅的存在。为避免出现继承权争夺的内耗,刘备不得不采取极端措施来维护刘禅的统治地位。
四、刘封与孟达的冲突
最后,刘封与孟达的冲突也是导致他被杀的一个重要原因。历史记载,刘封曾经对孟达进行过欺凌,双方关系一度紧张。《三国志·刘封传》提到,刘封与孟达因争执不合,刘封甚至夺走了孟达的鼓吹。孟达因此愤而辞去职务,带着部下投降曹魏。不久,孟达联合魏国军队击败了刘封,夺取了上庸等地,刘封只能败退至成都。诸葛亮在刘备面前分析刘封性格过于刚猛,难以控制,日后必定成为隐患。他指出,刘封今天能欺凌孟达,明天就有可能不尊重刘禅或其他蜀汉重臣的权威。特别是在刘备去世后,刘封的个人野心可能会破坏蜀汉的稳定,因此刘备最终决定赐死刘封。
刘封的死亡,标志着蜀汉政权内部权力斗争的一个缩影。尽管他曾立下赫赫战功,但种种因素使得他无法成为刘备理想中的继承人,甚至成为了威胁刘禅继位的障碍。诸葛亮的远见使得刘备做出了这一决定,虽是无奈之举,但也可见当时政治环境的复杂与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