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2年8月,马皇后因病危重,朱元璋的朝臣们纷纷请求为她祈祷,或寻找名医来治愈皇后的病。大家焦急万分,唯有病榻上的马皇后依然平静,她淡定地对朱元璋说:“生死有命,祈祷和祭祀能有什么用呢?即便请来名医若治不好我,那岂不是要让陛下降罪于医生?”她的态度让周围的人更加感到无奈与无力。最终,马皇后因病去世,时年仅51岁。
她的去世令朱元璋悲痛欲绝,长时间未能从失去妻子的痛苦中恢复过来,甚至在她去世后,他再也未曾立过新的皇后。这位来自普通家庭的女人,外貌并未传为佳话,然而为何她能够赢得朱元璋一生的宠爱,甚至让他承诺再不立后呢?
事实上,马皇后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女子,她的品格和智慧使得她非同凡响。
一、早年相识
朱元璋和马皇后的相识始于年轻时,当时朱元璋还是红巾军中的一名小头目,与郭子兴一起反抗元朝。马皇后年仅20岁左右,那时她的父母早逝,父亲曾是郭子兴的朋友,临终时把马姑娘托付给郭子兴照料。郭子兴视她如己出,直到朱元璋加入郭子兴的军队后,郭子兴才将马姑娘嫁给了他。
朱元璋年幼时丧父丧母,经历了无数的痛苦与磨难,身处困境时突然拥有了一个温暖的家庭,对于这种幸福他倍加珍惜。而马皇后温柔贤惠的品格,也让朱元璋更加依赖她。
有一次,郭子兴听信谗言,怀疑朱元璋的忠诚,把他关禁闭,并在粮食短缺的情况下命令不准送饭。饥饿和痛苦让朱元璋几乎无法忍受,正当他感到绝望时,马皇后悄悄地把一张刚烤好的热饼送进了牢房。为了这份关怀,马皇后甚至烫伤了自己的皮肤,但她毫不在意,只是默默地为丈夫分忧。此事深深打动了朱元璋,他始终铭记在心。
即位后,朱元璋常以此事为例,称马皇后为贤妻,认为她与唐朝长孙皇后可比。当她自己成为皇后时,她却谦虚地说:“我听说,夫妻之间的相处并不容易,但君臣之间更是复杂,希望陛下不要忘记我们曾经共同度过的艰难日子,也不要忘记和群臣共处的艰苦岁月。至于我,怎敢与长孙皇后相比呢?”她的谦逊与深思熟虑使她显得与众不同。
二、智慧的规劝
在朱元璋治国理政的过程中,马皇后不仅为他提供了情感支持,还在许多关键时刻提出了智慧的建议,帮助他化解了不少棘手的政治难题。
有一次,朱元璋听闻自己的同乡郭景祥的儿子竟敢追杀父亲,朱元璋大为震怒,决心依法惩处这个逆子。然而,马皇后却在关键时刻劝解道:“景祥只有一个儿子,他怎可能做出这样的事?这些话未必可信。若真把他杀了,不就断了郭家的香火吗?”朱元璋听后深感有理,立刻派人调查,结果发现消息是假的,郭景祥和他的儿子得以保全。
马皇后这样的聪明劝诫,也曾多次挽救了身边的忠臣。例如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和太子朱标的老师宋濂,都是因马皇后的劝导而被赦免,李文忠得以善终,宋濂则被流放而非处死。
三、富商沈万三
沈万三是江南著名的富商,他的财富在当时几乎无人能敌。在朱元璋即位后,南京的城市建设亟需资金,于是沈万三主动提出为修缮提供三分之一的资金,朱元璋欣然接受。然而,当沈万三进一步表示愿意出资犒赏全军时,朱元璋的怒火却被点燃了。作为贫苦出身的朱元璋,他深知富人出风头的危险,立刻骂道:“匹夫犒天子军,乱民也,宜诛!”
马皇后听闻此事后,及时劝解道:“陛下,律法是用来惩治罪犯的,不是除掉不祥之人。沈秀的富贵不一定是坏事,天自会惩罚骄傲之人,何必陛下亲自动手?”朱元璋考虑后接受了马皇后的建议,将沈万三流放至云南,而非处死。马皇后这一番话,不仅平息了朱元璋的怒气,还让沈万三保全了性命。
四、人才为宝
马皇后深知,国家的兴盛不仅在于财富,还在于贤才的辅佐。她常常与朱元璋讨论治国理政的问题,提出许多深刻的见解。一次,看到元朝的珍宝,马皇后说道:“元人拥有这些宝物却无法守护,君主的真正宝物应当是贤才。”朱元璋立刻理解了她的意思,回应道:“朕知道,皇后认为贤才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马皇后进一步补充道:“我与陛下从贫困中走来,深知奢华与骄傲可能带来灭顶之灾。希望陛下能集贤才,成就盛世。”她的话语深刻、简洁,令人回味无穷。这些至理名言,朱元璋深为赞同,并命宫中女官记录下来,以供后世参考。
尾声
马皇后一生心系国家人才的选拔,甚至在临终时仍不忘这个心愿。临终前,她对朱元璋说:“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这些话语展现了她的高瞻远瞩与宽广胸怀。
1382年8月,马皇后去世,年仅51岁。她的离世不仅令朱元璋心碎,也让整个朝廷感到失去了一个智慧与品德并重的贤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