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株洲市的老宅里,毛先生悉心珍藏着一枚家族传续的湖南省造双旗币当制钱二十文。这枚钱币由祖父亲手传递,不仅承载着家族的温情记忆,更藏着一段跨越世纪的友情传奇。据祖父回忆,这枚钱币源自他青年时期与挚友的深厚情谊 —— 两人曾在湘江边的货栈共事,这枚双旗币既是他们携手打拼的见证,也是乱世中彼此扶持的信物。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它不仅是交易媒介,更像一枚情感印章,烙着两代人风雨同舟的岁月印记。祖父临终前将其郑重交予毛先生,叮嘱他守护这份凝结着家族史与友情史的珍贵传承。
眼前这枚湖南省造双旗币当制钱二十文,正面上环刻 “湖南省造”,下环标 “当制钱二十文”,楷书字迹历经百年仍清晰挺括。币面中央,十八星旗与五色旗呈对角交叉,旗面纹路细腻如织,旗角翻卷处可见铸造时特意雕琢的流苏细节,两旗之间点缀着三瓣嘉禾花饰,花蕊处甚至能看到细微的铸模纹理。背面的嘉禾图案尤为精妙:稻穗颗粒饱满低垂,叶脉纹路清晰可辨,稻芒以錾刻工艺打造出金属特有的光泽感,整幅图案宛如一幅微缩的农耕画卷。岁月在币面留下温润的枣皮红包浆,局部因长期摩挲呈现出自然的琉璃光,每道细微划痕都像是时光写下的注脚。
这枚双旗币诞生于 1912 年辛亥革命后的币制革新时期,是湖南当局为顺应币制革新、稳定地方经济而铸造的标志性币种。彼时湘省刚经历政权更迭,新政府以铸造双旗币作为宣示共和的象征,同时解决市面上铜元匮乏的问题。据《湖南金融志》记载,该币由长沙造币厂采用进口钢模铸造,其工艺水准在同期各省铜元中堪称翘楚。如今这枚钱币不仅是民国初年政治变革的实物见证,更因承载着湘地特有的历史记忆,成为收藏界公认的 “楚地铜元珍档”。其蕴含的铸造工艺价值、历史文献价值与地域文化价值,共同构筑起不可替代的收藏地位。
尽管这枚双旗币对毛先生而言意义非凡,但随着家族传承脉络的延续,他愈发觉得需要让这份历史遗产获得更专业的守护。恰逢近年湖湘文化研究热潮兴起,他决定借助推文平台,将这枚钱币背后的家族故事与历史经纬分享给更多研究者与收藏爱好者。他期待能为这枚双旗币寻得一位兼具专业素养与文化情怀的新主人 —— 既需懂得钱币收藏的养护之道,更要能理解它作为湖湘近代历史切片的独特价值。毛先生坚信,唯有让文物在流动中焕发新生,才能让这枚凝结着友情、家族与时代记忆的双旗币,继续在湖湘文化的长河中闪耀独特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