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四年(621年),秦王李世民成功平定了割据洛阳的王世充,坐镇阊阖门处理后续事务。就在这时,一位隋朝的老臣请求与李世民见面,声称自己年老体弱,无法行礼。此人曾在隋朝享有极高的声望,是隋文帝倚重的开国贤相。但李世民却断然拒绝了他的请求,并指派人将其羞辱。那么,这位曾在隋朝初期风光无限,而在唐朝初年却陷入孤立的老臣究竟是谁呢?
一、从周朝到隋朝的仕途
这位老臣名叫苏威,字无畏,出生于陕西武功县的一个显赫官宦家庭。苏威的父亲苏绰,是西魏时期的著名贤臣。尽管年幼时便失去了父亲,但苏威依然得到朝中权贵的关照。尤其是北周的权臣宇文护,非常看重他,甚至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苏威的家族。为了避免宇文护的专权给自己带来灾难,苏威选择隐居山中寺庙,专心读书。他并未因此受到牵连,且依旧得到了一些重要人物的青睐。当宇文护被杀之后,苏威虽然未受波及,却也始终未能获得重用。
到了580年,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通过“矫诏”掌控了政权,开始向朝中推荐有才干的人才。在杨坚的多次邀请下,苏威最终返回京城,开始了新的仕途。一个月后,苏威得知杨坚有意篡位,深感不安,于是逃回家乡。然而,杨坚却并未因此追究,而是在称帝后,立即召苏威入朝,封为太子少保、邳国公,并赋予他重要职务,后任民部尚书。
二、隋朝的权臣
苏威在隋文帝的庙堂上得到了高度的重视,成为了参与国家大政的关键人物。他与宰相高熲共同治理国家,堪称隋朝的核心力量。有一次,隋文帝决定处死一个官员,但苏威却坚持劝谏,认为此举不妥。隋文帝本想亲自出手执行,却被苏威力阻。即便隋文帝一再试图脱身,苏威也始终紧随其后,毫不退让。最终,隋文帝心头的怒火消散,并对苏威表示感激,称赞他为“无忧之人”。此后,苏威兼任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等职务,朝廷上下对他敬畏有加。他与高熲、杨雄等人共同执政,被誉为“四贵”,一度主宰了隋朝的政坛。
在治理国家时,苏威的才能得到了充分展示,特别是在法律和律令的制定上,他的贡献被世人称道。隋文帝让他修订和完善律法,苏威完成得相当出色,许多律令条文均出自他之手,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法律制度。
三、苏威的晚年与落寞
然而,苏威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随着名声的日益显赫,苏威的儿子苏夔也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朝中重要人物。这使得一些官员和士族纷纷靠拢苏威,形成了强大的政治集团。隋文帝对此产生了不满,认为苏威过于结党营私,于是将其罢免,并让他退居乡间一段时间。尽管如此,苏威不久后仍然被恢复了官职,并继续在朝廷内担任重要职务。然而,隋炀帝即位后,苏威虽然名义上依旧活跃于政坛,但实际上已不再受到重用,地位逐渐下滑。
隋朝灭亡后,苏威的政治命运进入了低谷。宇文化及掌权时,曾任命他为光禄大夫。隋朝灭亡后,苏威一度投靠了瓦岗军,但不久后又归附了王世充,成为其太师。苏威的反复无常与投机取巧使得他树敌众多,而李世民正是其中之一。李世民拒绝见他,并且因其老成持重的身份而加以羞辱。
苏威在多次政治变动中游走,最终在长安度过了他的晚年。623年,苏威病逝于长安,享年82岁。虽然他在隋朝一度是举世闻名的重臣,但在唐朝,他的声誉和地位已不可同日而语,晚年的孤寂无疑让他为自己曾经的选择付出了沉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