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兴元年的秋季,八月,由曹丕亲自策划,五路大军齐向西川进攻:曹真统领的十万大军直逼阳平关,叛将孟达带领十万兵力从上庸方向侵入汉中,吴主孙权带领十万兵马从峡口进军,蛮王孟获则带领十万大军进攻益州四郡,番王轲比能集结十万羌兵攻向西平关。
看到这里,谁能不为刚刚即位的刘禅捏一把冷汗?西川人口不过百万,蜀汉在灭亡时只有九十多万民众,而面对五十万敌军的五路围攻,这无疑是沉重的压力。尤其是马超,他又该如何抵挡轲比能的进攻,并守住西平关?
刘禅急得头顶冒烟,吴懿的妹妹也是焦急万分,然而只有诸葛亮依旧镇定如常,坐如钟,等着新君来求教。面对这五路进攻,诸葛亮却从容不迫,慢条斯理地提出了“安居平五路”的策略。
《三国志演义》中的评价称诸葛亮为“三国三绝”之一的“智绝”,其机巧与智慧超乎常人,甚至有学者认为他在智慧上不仅超越了管仲、乐毅等历史名将,甚至可以与伊尹、吕尚比肩。在面对区区五十万敌军时,诸葛亮就如同在捻玩手中的棋子,轻松间便想到解决的办法。
但如果我们翻开《三国志·后主传》这一正史,会发现建兴元年时蜀汉的局势远没有那么紧张。那时,蜀汉的内忧更多,外部的威胁并不显著:当时的牂牁太守朱褒、益州郡的大姓雍闿和越隽夷王高定相继叛乱,并没有记载曹魏或孙吴的大军进攻西川的情况。
刘禅继位后的建兴元年,外部敌人似乎都在各自忙着自己的事务。曹丕在魏黄初四年忙于丧事后,开始四处游玩;而孙权与曹丕的冲突升级,但并未明确对西川发起全面进攻。综观这些史实,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五路进攻”中的曹魏、孙吴的三路大军(包括孟达)并没有出现在历史中,真正威胁蜀汉的,是来自西羌和南蛮的挑战,也就是轲比能和孟获。
在历史上,轲比能是一个非常真实的历史人物,他曾多次与曹操、曹彰交手,后来更成为了诸葛亮的盟友。虽然他多次被击败,但他的战略头脑与逃脱能力不容小觑。他在三国乱世中,凭借机智与勇猛成为了一个让各大势力都不敢小觑的强敌。
诸葛亮深知这一点,他认为马超可以凭借在西川的威名来震慑轲比能,而魏延则可以通过虚实结合的战术来迷惑孟获。诸葛亮的这一策略,即让马超稳守西平关,同时以魏延的奇兵迷惑孟获,以此分散敌人的注意力。
但在这个计划中,最大的挑战无疑是马超与轲比能的较量。历史上,马超虽有“神威天将军”的称号,但轲比能却并未将他视为威胁。马超的威名在西羌地区的影响力,实际上并未能使轲比能感到恐惧,反而在多次交战中,轲比能表现出其卓越的作战与生存能力。
此外,马超早在刘备去世之前便已经去世,如何让他继续对抗轲比能,实则成为了一个笑话。诸葛亮是否需要通过一些方式“复生”马超,譬如制作木雕像来吓退轲比能,这自然是无法奏效的。对于聪明且狡猾的轲比能来说,任何形式的威慑都不值一提。
最终,诸葛亮的计划虽然精妙,但最真实的威胁,依旧是孟获和魏延之间的较量。魏延虽然在《三国演义》中被渲染为偏激与狂傲,但他的军事才能却不可小觑。魏延曾多次击败曹魏的精锐部队,尤其是在防守汉中时,他成功阻挡了曹魏的侵略,使得蜀汉在那段时期内保持了相对的安全。
从这一点来看,魏延无疑是蜀汉对抗外敌最为可靠的将领之一。如果不是他和孟获之间的较量,蜀汉的局势可能早已发生改变。魏延的勇武和能力,不仅仅为刘备所信任,更是诸葛亮在面对西南外患时,能够依赖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