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峰会的举办地——阿拉斯加,曾是俄罗斯的领土,后由沙皇政府以72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给美国。这笔交易在当时被普遍认为是“疯狂的”,许多人难以理解为什么俄罗斯会放弃这片广袤的土地。
今年8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阿拉斯加举行会晤,地点的选择让许多人感到意外。特朗普宣布会晤地点时解释说,阿拉斯加有着诸多吸引力,成为“非常受欢迎的地方”。这片土地既有美国的印记,也深深烙上了俄罗斯的历史烙印。普京总统亲自踏上阿拉斯加的土地时,必定会感受到俄罗斯遗留下来的独特痕迹,尤其是那些东正教教堂,它们的穹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阿拉斯加并不是美国的领土,一开始它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统治下的俄罗斯一部分。而俄罗斯的影响力并非是通过军事占领,而是通过与当地土著民族的贸易往来。18世纪中期,西伯利亚商人和探险家通过白令海峡来到阿拉斯加,猎捕海獺以获取毛皮。当时的俄罗斯商人已经在锡特卡(旧名新阿尔汉格尔斯克)和科迪亚克岛建立了商业交易点,并展开与当地土著的贸易。 1780年,叶卡捷琳娜大帝在俄美公司成立后,将对阿拉斯加的贸易权掌控在自己手中,进一步巩固了对这片土地的管辖。商人亚历山大·巴拉诺夫也通过扩展定居点,彻底加强了俄罗斯的影响力。但随着扩张,俄罗斯与当地特林吉特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日益紧张,巴拉诺夫因其残酷的行径,甚至被冠以“无情者”的绰号。 与此同时,俄罗斯东正教的牧师们也踏上了阿拉斯加的土地,他们在此建立了教会和教堂。圣米迦勒教堂的绿色穹顶,在新阿尔汉格尔斯克的冰川背景下,显得格外醒目,成为了这座小镇至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俄罗斯殖民者强迫当地人猎捕海獺等哺乳动物,以获得丰厚的皮毛贸易收入。这种初期的商业关系,也因此被认为更多是一种剥削,而非长期的定居。 到19世纪中期,阿拉斯加的维护成本变得越来越高昂,俄罗斯政府发现这片土地已不再是一个可盈利的资产。与此同时,海獺资源因过度捕捞而濒临灭绝,阿拉斯加的经济也因此受到严重影响。俄罗斯在1853至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战败,财政陷入困境,且不愿再继续维持这片遥远殖民地。 出于经济和地缘政治的双重考虑,俄罗斯决定将阿拉斯加出售给美国。当时,俄罗斯与英国有着共同的敌对情绪,同时在很多外交事务上持有类似立场,这也让两国有了更多合作的可能性。美国早在19世纪40年代就已经开始扩张领土,包括吞并俄勒冈州、德克萨斯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等地,因此美国对购买阿拉斯加兴趣浓厚。1859年,俄罗斯首次提出出售阿拉斯加的想法,然而由于美国内战的爆发,这一计划被搁置。直到1867年3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指派俄国驻美大使爱德华·德·施托克尔,与美国达成协议。在经过一夜激烈的谈判后,双方终于在1867年3月30日签署协议,正式将阿拉斯加以72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给美国。 这一交易被视为一项历史性的外交胜利。对于俄罗斯来说,这是为国家增加财政收入,同时也为俄罗斯寻找了一个新的盟友。而美国则通过这笔交易在太平洋地区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并减少了英国的威胁。 然而,这笔交易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在俄罗斯的圣彼得堡,许多人认为出售阿拉斯加的价格过低,尤其是在这片辽阔土地的战略价值尚未完全被认识的情况下。俄国大使施托克尔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我的协议遭到了强烈反对,但人们对殖民地的实际状况并不了解。我们只能选择卖掉它,或者眼睁睁看着它被别国夺走。” 在美国,阿拉斯加的购买被戏称为“西沃德的愚蠢之举”,以指责当时负责谈判的国务卿威廉·H·西沃德。在当时,许多人认为他将巨资投入一片冰雪覆盖、资源贫乏的荒凉土地,显得极为不明智。《纽约每日论坛报》甚至批评道,这个协议使美国仅仅获得了“一片荒芜的冰雪沙漠”。 直到19世纪90年代末,阿拉斯加的潜力才逐渐显现。特别是发现了丰富的金矿后,阿拉斯加才真正迎来了它的价值转折。而在20世纪50至60年代,阿拉斯加的大量石油资源被开发,使得这片土地成为美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如今,随着美俄两国领导人再次在阿拉斯加会晤,这片曾被视为经济负担的土地,再次引起了世界的关注。阿拉斯加如今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连接点,它的地缘政治和经济价值已成为全球重要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