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时任上海市长的吴国桢,他和家人的合影照片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家庭温馨。吴国桢出生在湖北省建始,是民国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之一,他在蒋介石的政府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深得蒋介石的信任。他身边的妻子黄卓群,两人相识于1928年,当时吴国桢在担任湖北省财政部长的职务。照片中的四个小孩正是他们的后代,体现了他们在家庭生活中的幸福时光。然而,吴国桢的政治生涯并不平坦。在担任上海市长期间,他因为对打击不法投机商人的问题与蒋经国产生了分歧,从而让他与蒋家父子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裂痕。随着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吴国桢也随同国民政府迁往台湾,但最后却在蒋家父子的迫害下离开了台湾,前往美国。在美国期间,他对国民党愈加仇恨,在接受电视采访时甚至严厉指责国民党是一党专政,根本谈不上民主的自由。
1920年5月,年仅27岁的毛主席第二次踏上了北京的土地,与许多热血进步人士合影留念。站在最前面的毛主席,身穿黑色衣物,双手自然地环抱在前面,显得既年轻又神采奕奕。毛主席第一次到北京是在1918年,那时他正受到俄国十月革命思想的强烈影响。1919年,毛主席回到湖南,积极参与领导湖南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因为当时湖南的主政者张敬尧对此运动采取了镇压措施,毛主席和众多志士们因此发起了驱逐张敬尧的运动。为了扩大影响力并争取更多民主人士的支持,毛主席决定再次前往北京,借此机会宣传湖南正在进行的驱逐活动,号召更多人参与其中。
在一张令人心痛的照片中,两个年轻的中国士兵被绑在柱子上。照片并非摆拍,而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真实场景,拍摄者是随军的日本记者,旁边还有两名日本士兵。他们赤脚站立,身着薄弱的衣服,照片背景显然是在南方的战场上。看着镜头的两位年轻士兵眼神中流露出无奈与绝望,他们深知所处的境地。面对无情的日本侵略者,他们的命运充满悲惨;敌人对待俘虏的残酷政策,让这些英勇的士兵在被俘后常常遭遇悲惨的结局,成为残忍屠杀的牺牲品。
著名的中国画家张大千和他的朝鲜情人池春红之间的故事充满了浪漫和悲剧。张大千年轻时曾造访朝鲜,因日本朋友的引荐与年仅15岁的池春红相识。尽管两者之间存在14岁的年龄差距,但当时的张大千已经是29岁,对年轻的池春红没有太多顾虑。在短短的四天相处后,张大千便认为池春红是一个善良的女孩,并与她建立了情人关系。在离开朝鲜时,他对池春红异常关心,在汉城为她开了一家药铺,显示出他对这个年轻女孩的眷恋。然而,由于张大千在国内还有家庭负担,他一旦离开朝鲜,便与池春红失去了联系,再也没有机会重聚。
1947年,这张在南京老虎桥监狱内拍摄的照片显示了当时被警方押解的殷汝耕。作为一个在抗日战争时期投靠敌人的汉奸,殷汝耕为自己的背叛行为付出了代价。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他深知自己从事的汉奸行径必将面临法律的制裁,终究难逃审判的命运。这条历史在时间的长河中涌现出无数个悲惨与反思的故事,而殷汝耕正是其中一位饱受争议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