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衰弱开始于“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其后,鸦片战争的爆发则成为了西方列强侵入清朝疆域的一道巨大的契机。在众多列强之中,日本的入侵行为最为疯狂,侵略的次数最多、掠夺所得最为丰厚,给中国带来的伤害亦是最为严重的。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本的侵略野心初露端倪,而随之签署的《马关条约》更是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国库损失高达2亿两白银,连多个重要岛屿也被迫割让给日本。
经历了最初的成功后,日本的野心愈发膨胀,开始产生了进一步的侵略欲望。那个时代的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迅速发展出了工业,整体实力得到了飞速提升;而反观当时的中国,正值各方面落后的阶段,面对列强威胁时显得束手无策,许多战役只能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然而,若不是因为张作霖的意外去世,日本或许不会这么轻易地冒进,许多人甚至认为,如果张作霖还活着,日本可能根本不会有开战的勇气。
张作霖,一位奉系军阀,他曾在甲午战争中亲历过日军的战斗力。经过战争的洗礼,他逐渐从一名绿林豪杰成长为有着一定规模的武装力量的领袖。在清军抵抗不住外来侵略的情况下,张作霖便凭借招纳之势获得了东三省的控制权,成为了北洋军的奉系首领,外号“东北王”。他曾出任海军大元帅,短暂时间内成为中华民国的最高统治者,实力可谓当时的军阀群中最为强大的一个。他不仅拥有庞大的军队,还掌握着丰富的现代武器装备,飞机和大炮应有尽有,更甚至还有自己运转的兵工厂。
在用人方面,张作霖始终秉持“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则,十分信任身边的将领。与此同时,他着眼于军事现代化,积极开展军事教育和训练,从日本和其他国家采购了大量现代武器,投入巨资建设兵工厂,甚至聘请外国专家来指导武器生产与战斗技巧。此外,张作霖还成立了自己的空军部队,派遣多名军官前往法国学习先进的空军战术与飞行员训练。这一系列果敢的举措迅速提升了他的军队实力,形成了一支异常强大的武装力量。
然而,强大的张作霖也成为了日本拉拢的目标。在驻守东三省期间,他多次收到日本方面希望合作的请求,但都遭到他的直接拒绝。张作霖深知日本的侵略意图,因此没有丝毫妥协。某次,日本兵与张作霖的部下发生冲突,他愤怒之下立即出手,结果导致一场暴力事件,与日本方面的关系更加紧张。尽管日本多次试图对他施加压力,但面对张作霖的强硬手段,他们往往感到无可奈何,害怕其怒火中烧。
最终,日本人决定采取极端措施,制订了炸死张作霖的阴险计划。在1928年6月4日,当张作霖乘坐的火车经过三孔桥时,遭遇了事先埋设的炸弹爆炸。这一事件导致张作霖重伤,最终无力回天,在当天便不治身亡,这一事件被称为“皇姑屯事件”。
张作霖的去世,令其军队失去了有效的管理和领导,各个高层干部之间也开始出现了分歧和不信任,有的甚至早已被日本收买。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继承了父亲的位置,然其年仅而权重,难以稳住军心。在日军进攻东三省之际,张学良却选择了放弃,手下大军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提前撤退,遗留下各类现代武器如大炮、坦克和飞机,为侵略者提供了可乘之机,令民族的希望彻底幻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