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到抗日战争时,世界普遍认同日本作为侵略者,给中国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害。然而,西方学术界却提出了另一种观点:抗日战争是军国主义的恶果,日本的平民同样是无辜的,甚至应与中国的受害者共同感同身受。对此,一些历史细节却令此观点难以成立,尤其是关于日本移民的问题。恐怕,许多中国人对“日本移民无辜论”和“共情”持有不同的看法。那么,既然有200万日本移民进入东北,为何中国没有出现所谓的“日本族”?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深入了解日本移民的历史背景。
根据日本方面的记载,1931年他们发动侵华战争,1936年便推出了《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计划分四期实现百万移民。然则,学者们认为,实际上日本的移民计划在更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而这一计划与“九一八事变”密切相关。早在1908年6月,第一任满铁总裁后藤新平就向日本内阁建议,计划在未来10年内,向满洲移民至少50万人,若可能,目标可达到100万以上。此政策的推动使得大量日本人开始迁徙至中国东北。 以日本军官福岛安正为例,1912年他就带领一批移民在村外荒地上开始建设房屋,两年后,这些移民便成功建立了一个小村庄。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日本人涌入中国,逐渐在东北建立起一个又一个日式村落,而与当地中国人的矛盾也随之激化。然而,即便面对抗议和冲突,得到了日本政府的强力支持和鼓励,日本移民依然络绎不绝地涌入。这些移民最初是为了缓解日本国内的人口压力,但随着军国主义兴起,他们的角色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成为了日本军队在中国扩张的“第四军种”。 更为明显的是,随着移民的增加,东北地区实际上已经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后藤新平曾感慨,经过多年移民积累,满洲已在事实上变成了“帝国领土”。这其中也可以看出,日本移民的到来,不仅仅是为了开发土地,还是日本侵略政策的延续,帮助日本更好地进行对中国的情报收集,最终引发了“九一八事变”。 到了1936年,日本制定了更加宏大的移民计划,意图向东北移民100万户,约500万人,以便在东北人口中使日本人占有一定比例,推动他们成为满洲国五族协和的核心力量。这一计划有着强烈的民族扩张意味。诚然,也有不少日本移民因为生活贫困,甚至有些人是为了逃避日本的战争而选择迁移到东北,但在之后的历史进程中,这些移民逐渐成了压迫中国人民的罪魁祸首。 例如,水野百合子,一位来自贫苦家庭的日本女性,曾在1942年带着丈夫和两个女儿以及其他20多家农户移民到黑龙江省依兰县,她对当地的生活充满了感激。她回忆道,刚到中国时,所有的家庭都分得了新房和土地,尽管不懂得农业技术,但生活条件依然远好于在日本的艰苦日子。水野百合子感慨道:“从日本来到中国,我们不仅吃饱了肚子,还成为了人上人。” 然而,这些“美好生活”的背后,藏着对中国人民的压迫与掠夺。水野百合子逐渐了解到,自己得到的一切都是建立在中国人流离失所、失去家园的基础上。她明白,自己的土地和房屋,曾是中国人辛苦耕种的地方,而她的家和土地,是通过驱逐中国农民得到的。她亲眼见到,很多中国人只能穿着粗布衣物,甚至没有足够的粮食。而她自己,虽然享受到了丰衣足食的日子,却没有意识到这背后是怎样的暴行。 事实上,日本军队和开拓团还通过圈地和强行购买土地,进一步加剧了对中国人民的剥削。据资料显示,日本开拓团的到来,意味着大量中国农民的土地被强行夺走,他们被迫为日本移民修建房屋,同时不得不接受极低的报酬。更有甚者,日本政府还推行了一些政策,要求中国农民去山坡开荒,但这些土地依然属于日本移民,农民只能勉强维持生计,无法挣脱贫困的困境。 随着时间推移,更多的日本移民逐渐适应了这种“高人一等”的生活方式,很多人开始盲目地为日本帝国效力,甚至把自己组织成军事化的开拓团。开拓团的成员不仅承担耕种任务,还接受军事训练,随时为日本军方提供服务。正因为如此,日本移民成了东北的“眼线”,时刻监视着中国人民的一举一动,不容许他们与抗日力量有任何接触。中国的抗日力量因此遭受了巨大的打压和牵制。 然而,随着战争的推进,日军逐渐失去对中国东北的控制。在中国人民的不屈抗争下,日军的后勤支持系统日渐崩溃,而那些最初获得优待的日本移民,终于也开始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他们被迫投入到前线,许多人在战争的压力下走向破产和困境,开始对自己所参与的战争产生反思。可惜,这一切都已太晚,战争进入了尾声,日本在中国的侵略势力即将被彻底消除。 1945年,日本投降后,战败的日本移民陷入了困境。对于那些曾经压迫中国人民的日本开拓团,尽管他们面临着严重的后果,中国人民并没有因仇恨而进行无情报复。相反,中国人民展现出了宽容与仁爱,收养了许多被遗弃的日本儿童,尽管这些孩子的父母曾经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最终,经过6个月的努力,105万日本人被遣返回了日本。中国的宽容与善良,深深地打动了许多日本人,甚至有些日本人回国后公开感谢中国人民。日本的开拓团与侵华历史,终于成为了过去。这个历史的回顾,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日本普通民众真的是无辜的吗?显然,这种说法无法成立。 回到中国为何没有“日本族”的问题,答案也变得十分清晰。中国不仅没有与日本建立任何情感上的共鸣,更无法接受那些曾经压迫自己民族的移民。尽管中国人民展现了宽容与仁爱,但历史上的仇恨无法轻易抹去。在中国的历史上,这段经历深深烙印在人们的心中,成为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