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褚,这位被称为“虎痴”的猛将,在名将典韦被敌人杀害后,逐渐成为曹操最为倚重的护卫之一,其勇猛与忠诚震慑了敌对势力。值得一提的是,许褚的儿子许仪继承了父亲的爵位,然而他的人才表现却并不突出,仅仅担任牙门将一职。许仪虽然装备着名将之子的光环,但潜力却未能得到充分展现。在钟会攻打蜀汉的战争中,许仪被任命为先锋,但最终却惨遭钟会的杀戮。
钟会,此时正值曹魏的年轻将领,他不仅在职场上实力卓越,还深得司马师的宠信,成为出征伐蜀的主要指挥之一。然而,在这场重大战役中,大军出发不久,钟会为何会毅然决然地斩杀许仪呢?难道他不怕引发部队的哗变吗?这一决策的背后,主要有着三个方面的深刻原因。
首先,许仪的确犯下了军事上的错误,根据军法应当受到惩处。在钟会出征蜀汉之际,许仪担任先锋,意味着他不仅需要侦查敌军的动向,还得在山川崎岖之地上开辟通路,遇水则架桥,为后续的部队提供畅通的行进路线。然而,当曹魏的军队与蜀军在南郑关展开激战时,负责守卫关隘的卢逊早已做好准备。起初并未对敌有太多防备,但当卢逊带领军队主动出击时,钟会带队迎战。然而,当他们骑马渡过一座桥时,桥却意外坍塌,钟会险些酿成大灾,幸得随行士兵救回性命。桥塌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在于许仪作为先锋的失职。因此,钟会依据军法斩杀许仪,实是合乎情理的举动。
其次,钟会想通过这种手段树立自己的威信。作为第一次进军伐蜀的统帅,尽管钟会在年轻的时候便取得了一定的声名,但在军事指挥或战术谋划方面,仍显得经验不足。领导这样一项重大军事行动,尤其是面对蜀汉这样顽强的敌人,钟会深知自己需要彰显权威。因此,当许仪犯错之际,钟会选择斩杀他,以此来树立自己的威望。毕竟,许仪的父亲是许褚,牺牲一个许仪,能够显示钟会决断毫不留情的姿态,对他而言,意义重大。
最后,钟会的行为亦是为了杀鸡儆猴,明确立场。要理解钟会被任命为伐蜀的统帅,首先需要知道他的背景。虽然钟会的父亲是太傅钟繇,但钟会能获此任命并非完全靠父荫,而是由于司马师的认同与提携。我们知道,在曹魏后期,特别是高平陵之变后,实际掌控朝政的并不是曹氏家族,而是以司马氏为首的权臣。司马懿过世后,继任者为其长子司马师。钟会因与司马师的良好关系而获得了统帅之位。
再看看许仪的处境,作为许褚之子,他身负极大的家族光环,而许褚对于曹操和曹魏则是无比忠诚。这种背景使得许仪与钟会之间本就存在着微妙的敌对关系,很难形成合作的局面。此外,许褚曾担任曹操的重要护卫,尽管地位显赫,却也因此招惹了不少敌人。在曹操和许褚相继去世后,许仪与同僚之间本就感情尴尬,更无人愿意为他求情。当许仪犯错后,面对钟会的强势,他失去了支持与庇护,最终只能无辜地为自己的过失而付出生命的代价。
上一篇:心宽非无岸,德高自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