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前期,曹魏的五子良将和蜀汉的五虎上将几乎家喻户晓,成为了历史中的传奇人物。然而,到了三国的后期,不少武将的名字逐渐被人遗忘,尤其是曹魏的后期,这些武将因并非《三国演义》等文艺作品中的主角,鲜少被提及。今天,让我们来一探曹魏后期十大名将的风采。
一、邓艾
公元263年,邓艾与钟会并肩出征,分别带领军队攻打蜀汉。当时,邓艾机智过人,他凭借勇气和计谋,悄无声息地渡过阴平,成功突袭蜀汉,击败了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并迅速包围了成都。这一战,成为了曹魏军的经典之作,直接导致了蜀汉的灭亡。但随着蜀汉灭亡后,邓艾因与钟会的关系复杂且遭到陷害,被司马昭猜忌,最终被收押。最后,邓艾和他的儿子邓忠一同遭到武将田续的追杀。尽管如此,邓艾在后来的历史中终于得以平反。到了唐朝,他被追封为古代名将之一,并为其建庙祭祀,声誉得以恢复。
二、文鸯
文鸯是文钦的儿子,曹魏后期的显赫人物。在曹魏的权力斗争中,文鸯与父亲文钦都投身于大将军曹爽的阵营。然而,随着司马师废除曹芳的帝位后,文鸯加入了反抗势力,支持毌丘俭在淮南起义。面对司马师强大的军队,文鸯多次出战,令司马师的病情不断加剧。最终,兵败之后,他逃亡至吴国,并与父亲一同支援诸葛诞的叛乱。文鸯虽因父亲之死归顺司马昭,并获得封号,但最终因西晋建立后被司马繇陷害而遭到致命打击。最终,文鸯死于吴国,时年五十四岁。
三、文钦
文钦是曹操的部将文稷的儿子,历史上他是一个才智出众的人物。公元249年,司马懿通过一场政变除掉了曹爽,文钦对这一变故心生不安。为了安抚他,司马懿将文钦提升为前将军、扬州刺史。在扬州任职期间,文钦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成功地击退了吴国的太傅诸葛恪。然而,随着司马懿集团的权力越来越大,文钦感到自己逐渐被边缘化,最终决定联合毌丘俭起兵反抗。尽管他们一度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最终兵败,被吴国收买。文钦最终遭到诸葛诞杀害,死于军营之中。
四、钟会
钟会原是司马懿集团中的智囊之一,他凭借聪明才智,在多次战役中屡献奇谋,帮助司马懿及其继任者司马昭巩固了曹魏政权。尤其在平定诸葛诞之乱时,钟会几乎单枪匹马地扭转了战局,他的谋略被誉为“张良之才”。在司马昭计划伐蜀时,钟会与邓艾分兵攻打蜀汉,并在最后摧毁了蜀汉的抵抗。尽管钟会一度因受到军队内部分裂的冲击,最终在一次起义中被杀,时年四十岁。
五、毌丘俭
毌丘俭在魏明帝曹叡的支持下,曾多次在边疆征战,取得了显著的军事成就。特别是在高句丽战争中,他成功击败敌军,被封为左将军。在东兴之战后,他更是受到朝廷的重用,被任命为镇东大将军。然而,正因为他对权臣司马师的压制感到不满,毌丘俭最终在反抗的过程中失败,成为司马氏集团的牺牲品。毌丘俭最后在逃亡途中被杀,给曹魏政权留下了一段悲壮的历史。
六、王凌
王凌出身名门,身为太原王氏之后的他,早年便为人知晓。初时,他担任曹魏的散骑常侍,曾跟随张辽参与对东吴的多次军事行动,并多次展现出极高的军事才能。尤其是在石亭之战和与吴军的战斗中,王凌屡次化险为夷,稳住了曹魏的江山。晚年,他因不满司马懿的篡权行为,联合他人谋立楚王曹彪为帝,事泄后王凌选择自尽,时年八十岁。
七、王基
王基在东汉末年逐步崭露头角,先后担任过青州别驾等职务。魏文帝曹丕执政后,他被司马懿推荐,成为中书侍郎,并参与了平定淮南三叛的战役,立下赫赫战功。王基还多次出谋划策,帮助魏国攻打敌人,为魏国的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在魏元帝景元二年去世,享年七十二岁,后被追赠为司空,死后追谥为“景”。
八、王昶
王昶,太原王氏的后代,年少时便因其聪慧才智被曹丕提拔为散骑侍郎,并在曹魏政权中逐步上升为重要人物。尤其在征伐东吴的过程中,王昶屡建奇功,在江陵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后世对王昶的评价也非常高,称其为魏国最为得力的将领之一。在平定淮南三叛中,王昶也大显身手,最终荣升为骠骑大将军,并享年七十岁左右,享有极高的声望。
九、郭淮
郭淮出生于太原的郭氏,历史上一直以稳重、精于谋略著称。在定军山之战时,郭淮协助张郃成功稳定了残兵,并帮助魏国逐渐恢复了局面。他后来历任雍州刺史、镇西将军等职务,屡次出征并获得了极高的军事成就。尤其在抗击蜀国姜维的战役中,郭淮屡次打败敌军,成为魏国的核心军事力量。正元二年(255年),郭淮去世,享年五十七岁。
十、诸葛诞
诸葛诞虽在历史上少有记载,但作为曹魏后期的重要武将,他依然在历史的长河中占有一席之地。他勇猛且忠诚,参加过许多决定性的战役,并在魏国政治权力斗争中起到过关键作用。然而,随着局势的变化,诸葛诞的结局也注定了他的命运。他最终未能摆脱历史的冲击,落得一个悲剧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