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现代佛教史上,恐怕没有哪两位“高僧”能像海灯法师和释永信这样,既声名显赫又争议缠身。他们一个在20世纪70、80年代红极一时,一个在改革开放后把少林寺打造成商业帝国。
最终一个得以善终却身份造假,一个晚节不保被立案调查。
更戏剧性的是,这两位“佛门精英”当年还曾正面交锋,上演了一出少林寺方丈争夺战的大戏,从此结下梁子,至死不相往来……
海灯法师于1902年出生在四川江油重华镇的一个裁缝家庭,俗名范靖鹤,7岁时跟随舅舅习武,9岁就擅长朝天腿,习得不少功法。
1928年,两位因战乱流落民间的少林高僧到四川化缘表演武术,海灯被深深吸引,死缠烂打拜入门下。1937年,经佛泰长老引荐,他正式出家,法号“海灯”。
转眼到了1979年,当时一个电影摄制组听说江油有个会武功的和尚,请他带着弟子表演“二指禅”“童子功”等少林绝学。影片上映后,海灯一夜成名。紧接着,记者敬永祥的一篇《海灯法师话少林》彻底把他捧上神坛。
文章里海灯被描绘成身怀绝技的少林高僧,会隔空发气的二指禅,还曾在民国时期打败过日本武士小影太郎和美国拳师史密斯。更夸张的是,海灯的弟子们后来直接出了一本《海灯法师传》,直接把他封为“少林寺方丈”。
可谁都没有想到,当年功成名就的海灯法师在1982年,做了一件惊动整个佛教界的事,他带着一帮弟子,浩浩荡荡杀到少林寺,要“认祖归宗”当方丈。
那年日本少林拳法联盟协会会长钟道成跑到少林寺访问,口气特别大,说他们在全世界有80万会员,还大放厥词,讲什么“少林武术正宗不在中国,也不在印度,而在日本”。
那时候的少林寺寺庙损毁严重,和尚也没剩几个,确实找不出几个能展现少林功夫精髓的高僧。
河南省政府一看这情况,非常重视。时任副省长何竹康,亲自在郑州国际饭店给海灯法师发聘书,话说得特别诚恳:“大法师,麻烦您回少林,主要是想振兴少林武术,得证明世界少林武术正宗就在中国、就在少林。您老人家可不只是四川的海灯法师,也不只是河南的海灯法师,您是咱中国的海灯法师啊!”
海灯法师当欣然接受这一邀请,他一回少林,作用还真不小,帮少林寺在国际上打响了名声。1985年11月,成都军区因为军队建设需要,聘请海灯法师当军区侦察兵武术集训总顾问,他的弟子范应莲当总教练。
结果训练期间,国务院宗教事务局、中央宣传部紧急通知他们,让他们跟着中国文化代表团去美国,参加“少林海灯法师”大型纪录片的全球首映式。
到了美国,海灯法师可受重视了,美国最大寺院万佛城的宣化上人,和海灯法师是同门师兄弟,带着上百弟子在机场跪迎。海灯法师在美国万佛城佛学院讲经说法,他的弟子范应莲还多次和美国拳王切磋,在美国引起了大轰动。
从美国回来,路过香港的时候,海灯法师跟香港的佛教人士交流弘法,外媒、港媒都给了很高评价。
往后几年,海灯法师的确是以“少林寺方丈”自居。一开始,少林寺内部因人微言轻,还不敢有什么意见,可真正等到缓过劲来,一场围绕少林寺方丈的争夺战就此开始。
正是在这种权力真空状态下,年轻的释永信凭借过人胆识和活动能力逐渐走上历史舞台。1987年,他牵头搞了个少林武术队,到1989年,这武术队就改成少林寺武僧团了。这一步可关键了,为释永信积累了最早的政治资本。
武僧团第一次出门表演是1989年6月,释永信带着24个人在海口工人影剧院表演少林功夫,一下子就引起轰动了。到1990年底,日本武术协会来邀请,释永信又领着武僧团去日本电视台、南韩学校、东京杏林大学这些地方,连着表演了十多场少林功夫。靠着武僧团在国内外到处演出,少林寺影响力扩大了,释永信的权力基础也慢慢打起来了。
海灯法师呢,他是一直注重传统武术传承,释永信却很有现代化和商业化的想法。在释永信的带领下,少林寺开始搞商业活动和文化产业了,成立了少林寺文化传播公司,还办少林功夫国际研讨会。
这些做法虽然让少林寺更有名也更有钱了,可海灯法师这样的传统派就特别反对。海灯法师一辈子生活节俭,就主张佛教得清净修行,武术也得纯粹传承,他公开批评释永信,觉得释永信那样搞商业化,是把少林精神给违背了。
后来释永信正式当上了少林寺第30代方丈,权力达到了顶峰。不过,他和海灯法师那边的矛盾并没有因为海灯法师1989年圆寂就结束,反倒随着他不断推进商业化和国际化,变得更深了。海灯法师的弟子们还是守着传统少林武术传承的理念,跟释永信的新做法截然不同,两边到现在还在争论到底谁才是少林正宗。
其实海灯法师跟释永信的矛盾,根本不是个人恩怨,而是少林寺未来该咋发展,武术传承谁才算正统的大问题。海灯法师觉得少林正宗得坚守传统修行和武术纯粹性,释永信却觉得商业化、国际化才是出路,两边在 80 年代中后期,矛盾特别尖锐,明里暗里都在斗。
在武术理念上,他俩就不一样。海灯法师传承武术特别传统,很看重基本功和心法领悟,他那“一指禅”“二指功”这些五大绝技,都是辛辛苦苦练了几十年才有的。
他教徒弟的时候也总说,功夫不是用来表演的,是修行的一部分,像1985年给成都军区侦察兵做武术培训,就完全是从实战出发。但释永信更看重武术表演和传播效果,武僧团到处演出虽然让少林功夫更出名了,可海灯法师觉得,这样的表演武术,已经没有少林功夫的真正精髓了。
另外,在少林寺里头,两人也在争权。海灯法师回寺后,经常公开批评寺里越来越重的商业氛围。释永信这边,就开始质疑海灯法师和少林寺的关系,说海灯法师是四川人,跟少林寺没有直接的法脉传承,想以此削弱海灯法师在寺里的合法性。同时,释永信也没闲着,他通过武僧团演出还和政府部门打交道,不断巩固自己在少林寺的控制权。
在培养弟子方面,俩人也是不一样。海灯法师的徒弟像范应莲这些人,都是一心传承传统武术,光专心练武和教学,不参与商业活动。释永信的徒弟就被派到全球各地,有的去经营少林寺投资的禅宗、功夫中心,有的自己出去单干,但也都是打着武术的旗号,围绕少林文化做商业开发。
直至1993年,释永信抓住机遇,推动少林寺在法律层面保护“少林”商标和知识产权,这一举措虽然有效防止了外部滥用,但也限制了海灯法师弟子们使用“少林”名号传播武术的合法性。
2015年,当网络举报人释正义公开指控释永信拥有双重户籍、与释延洁有私生女等问题时,有分析认为这些举报背后可能仍有海灯法师一派的影子。
纵观海灯法师与释永信的长期对抗,有这么几个关键节点。1985年,海灯法师代表少林寺去美国宣传,大获成功,这也意味着传统少林武术得到了国际认可。1989年,海灯法师去世,之后释永信慢慢掌握了少林寺的实际权力。
2015年,“释正义”举报事件让双方矛盾彻底公开化。到了2025年,释永信因为涉嫌刑事犯罪和违反戒律被调查,这长达四十年的纷争或许也迎来了结局。
这场争斗,背后反映的是佛教寺院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难题。像是怎么在保持宗教纯洁性的同时,适应现代社会;传统文化遗产该如何进行商业化开发;还有怎么平衡个人权威和制度化管理。
海灯法师和释永信的对立,就像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转型的一个写照。海灯法师是传统僧人的代表,他注重苦修,严格遵守戒律,传承武术时强调真功夫和实用性。释永信则是现代宗教领袖的样子,很会公关,擅长商业运作,注重品牌打造和国际推广。他俩的冲突可不只是个人恩怨,更是两种时代精神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