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历史中的一次重大事件,直接导致了李建成太子党与李世民秦王党之间的激烈斗争。最终,李建成和他的弟弟李元吉被击败,李世民成功登上了皇位。然而,许多人认为李世民手下的谋士群英荟萃,几乎无人能敌,而李建成似乎势单力薄,缺少足够的支持。事实上,李建成手下同样拥有不少才俊和勇将,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其中四位非常出色的军事与政治人物。
第一位:魏征
魏征,唐朝一代名相,辅佐李世民开创了大唐盛世。虽然许多人认为他一开始就属于李世民的阵营,事实上,他曾是李建成的谋士,甚至在更早的时候,他是李密的支持者。魏征曾多次为李密出谋划策,但未能得到采纳。后来,李密失败于王世充手下,投向了唐朝,魏征也跟随其后,最终被窦建德俘虏。随着李世民击败王世充与窦建德的联军,魏征又回到了唐朝阵营,并被任命为太子冼马,成为李建成的谋士。
魏征见识到李建成虽然名义上是太子,但军事功绩远逊于李世民,他担心若李建成即位,可能无法建立足够的威信。于是,他向李建成建议,要通过增加战功来增强威信。恰逢突厥作乱,李建成听从了魏征的建议,亲自率军出征,多次击退突厥进犯,甚至斩杀了叛将刘黑闼,获得了丰厚的战功。然而,魏征也提出,若能将李世民调离东宫,或许太子有更好的机会来树立自己的威严,然而李建成并未采纳这一建议。
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李世民问魏征:“你为何挑拨我们兄弟之间的关系?”魏征毫不犹豫地回答道:“若当初太子听从我的建议,今日之事也许不会发生。”李世民见他直言不讳,正直无私,最终任命魏征为丞相,魏征的政治生涯也因此步步高升。
第二位:王珪
王珪在隋朝时期便开始仕途,原本在隋朝担任过一定职务。但因其叔叔参与叛乱,王珪为了逃避牵连,选择逃至终南山过隐居生活。李渊进入关中后,王珪便开始投身李建成麾下,成为其幕僚。李建成继位为太子后,王珪被任命为太子中允,辅佐李建成处理政务。然而,因太子亲信杨文干叛乱,李渊认为王珪未能有效指导李建成,因此将他流放。
直到玄武门之变后,王珪才被召回朝廷,重新任职。在李建成按礼改葬时,王珪与魏征等太子旧臣一起送葬,展现出他对李建成的忠诚与哀痛。
第三位:薛万彻
薛万彻与其哥哥薛万均原本是罗成的部下,在李渊起兵时,两兄弟便投靠了李渊。薛万彻在李渊麾下担任车骑将军,并在击败窦建德的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然而,薛万彻在与刘黑闼的交战中失利,被敌军俘虏。逃脱后,薛万均投向了李世民,成为其重要谋士,而薛万彻则选择了效忠李建成,成为其心腹大将。
在玄武门之变发生后,薛万彻得知李建成被杀,便与冯立一起率领东宫和齐府的精兵,准备反攻玄武门。然而,遭遇李世民麾下的强烈反击后,他们改变目标,攻打秦府。可惜的是,在看到尉迟敬德手持李建成与李元吉的首级后,薛万彻的军队瞬间溃散,最终他逃往终南山。李世民未追究他的罪责,且多次派人安抚他,最终薛万彻重新出山,并被任命为右领军将军,参与对突厥和吐谷浑的军事行动,在战场上也屡有建树。
第四位:冯立
冯立是李建成的亲信,担任东宫翊卫车骑将军。在李建成死讯传来时,冯立深感震惊与悲痛,愤怒地发出感慨:“为何在太子生前享受他恩惠,死后就立刻逃避责任?”于是,冯立决心为太子复仇,率领兵马攻打玄武门。然而,最终未能成功,他被李世民问罪,冯立却毫不惧怕,直言:“为主舍命,义不容辞。”李世民被他的忠诚所感动,最终赦免了他。冯立立下誓言要以后余生为国家立功。在抵抗突厥的战斗中,冯立再度立下赫赫战功,最终被任命为广州都督,期间政绩斐然。
综上所述,李建成虽然未能最终登上帝位,但他手下依然有一批忠诚勇敢的将士,他们在大唐的建立过程中,依然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后来的盛世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文:上下古今团队离城创作
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