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总统李在明在光复节80周年的讲话中明确表示:“尊重朝鲜现行体制,不追求任何形式的吸收统一,也无意进行任何敌对行动。”这一表态标志着韩国对朝政策的历史性转折,彻底改变了过去数十年内韩国对统一的隐性追求。
为何这一声明被视为历史性逆转呢?我们得从韩国人深厚的统一情结谈起。自朝鲜半岛分裂至今已有七十多年,统一始终是韩国社会的核心情感之一,仿佛刻在了韩国人骨子里。许多老一辈人亲身经历过战争的创伤,深信民族分裂是巨大的耻辱,尤其是60岁以上的人群,其中一半以上认为必须推动统一。然而,到了年轻一代,这种看法发生了显著变化。2023年的民调显示,仅有22.4%的20多岁年轻人认为有必要统一,超过一半的人表示,“和平共存”才是他们的首选。年轻一代对朝鲜的关注较少,许多人对北方的印象多停留在导弹试射和脱北者的故事上,他们更关心的是如何进大公司工作、房价何时能降下来,而非民族大义。李在明此举,恰恰是在顺应这种代际变化的民意。
更何况,韩国的年轻人对统一的热情低迷,也与担忧统一后可能需要“为朝鲜输血”密切相关。韩国开发研究院曾做过一项计算:如果朝鲜突然崩溃,韩国需要掏出2.14万亿美元来解决后果,相当于每个韩国人背负5180万韩元的债务。这无疑是年轻一代难以承受的负担。
然而,这一政策转变并非空穴来风,它背后深藏着韩国对朝战略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在文在寅政府时期,韩国曾推行“和平繁荣政策”,开城工业园和金刚山旅游项目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尹锡悦上台后,政策急转弯,全面倒向美国,恢复了对朝扩音广播,终止了经济合作,直接使两国关系回到冷战时期的对立状态。朝鲜方面也毫不示弱,先后炸毁了朝韩联络办公室,并将“敌对国家”写入宪法,金与正更是直言,“韩朝关系已无缓和余地”。李在明接手时,面对的正是一个极为复杂和糟糕的局面:军事上,韩美联合军演年年上演,朝鲜则每月发射导弹;经济上,开城工业园已关停,南北贸易额也从2018年的24亿美元暴跌至2024年不到1亿美元。
如此局势下,再持续下去,半岛势必会变成一个火药桶,韩国年轻人甚至可能在躲避防空警报时看电竞比赛。李在明的聪明之处,在于他巧妙地将“不统一”政策包装成了“新和平”,提出分阶段恢复《9·19军事协议》,停止边境敌对行动,并主动邀请朝鲜参加APEC峰会。这样的措辞不仅在国内获得了一定的支持,也在国际上引发了不小的反响。
美国方面虽然没有明确反对李在明的言论,但仍继续进行韩美“乙支自由护盾”军演,派遣轰炸机等军事活动,表明其对于韩国单独行动的警惕。而中国则表示支持各方通过对话解决问题,隐含的意思是希望半岛保持稳定,不被不必要的冲突扰乱。俄罗斯则在李在明表示缓和的同时,与朝鲜加强了合作,普京与金正恩在东方航天发射场握手,送去了导弹技术,并签署了战略伙伴协议。这一系列举动让韩国方面感到非常不满。
如今,李在明的政策能走多远,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朝鲜的态度依然强硬,美国在背后依旧施加压力,而韩国国内的保守派势力也时刻虎视眈眈。若朝鲜再次发射导弹,或者韩美军演中发生摩擦,这一脆弱的缓和局面可能随时崩盘。然而,无论如何,李在明已通过这一政策突破了长期的僵局。他明确指出,在民族主义的情感逐渐淡化的今天,韩国人更渴望的是稳定的生活,而非依赖幻想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