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成为皇帝之后,常常和大将张永德一起喝酒。每次喝酒时,他们都会使用大碗,喝到醉醺醺的时候,赵匡胤常常会让张永德留下来过夜,也不再拘泥于那些皇帝和臣子之间的礼节。张永德明白其中的潜在含义,但他并不揭穿,始终装作糊涂,最终他活到73岁,得以安享晚年。
张永德,作为六朝元老,曾是五代和北宋时期的著名将领。他不仅是郭威的女婿,还曾协助岳父郭威推翻后汉政权,建立了后周。张永德一度担任殿前都点检,掌管着后周的禁军,权力和地位十分显赫。值得一提的是,在张永德功成名就的那时,赵匡胤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兵。赵匡胤刚开始投身军旅,身无分文,生活十分拮据。张永德一直资助他,不仅为他提供生活费,还亲自向周世宗柴荣推荐赵匡胤,使他有了崭露头角的机会。毫无疑问,张永德是赵匡胤的知遇之恩人。
在954年,北汉和契丹的十万大军南征,柴荣亲自率军迎战,双方在高平展开了激烈的决战。此时,后周的两位大将樊爱能和何徽临阵投降,导致军队陷入混乱,形势岌岌可危。就在此刻,张永德以2000骑兵从侧翼发起进攻,赵匡胤带领步兵协同作战,两人联手成功阻止了北汉军队的溃败,为柴荣争取了反击的时间。经过一番激烈的交锋,柴荣成功重整旗鼓,最终亲率骑兵突破北汉军营,造成了北汉军的惨败,契丹军队则选择了撤退。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张永德和赵匡胤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柴荣继续乘胜追击,围攻太原,而张永德则驻守郊外防御契丹的侵袭。不久,由于后周的粮食供给问题,柴荣不得不下令撤军。955年,柴荣再次征讨南唐,张永德以前锋大将身份,带领军队在寿春之战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斩杀敌军3万余人,而南唐悍将刘仁赡几乎命丧战场。
在955年和956年的战役中,张永德的表现依然非常出色,连续攻克南唐的寿州,斩敌数万,迫使南唐国君削去“帝号”,自称为国主。然而,虽然战功显赫,赵匡胤依然只是张永德的下属,始终如影随形,忠诚地跟随着他。
张永德不仅在战场上提拔了赵匡胤,生活中也给予了他极大的帮助。赵匡胤的妻子早逝,因而他迎娶了王氏(后来的孝明皇后),但由于生活费捉襟见肘,赵匡胤苦于无法筹足彩礼。张永德自然伸出援手,慷慨地赠送了几千两银子,帮助赵匡胤凑齐了彩礼,这才得以举行一场像样的婚礼。正如《宋史》所记载:“太祖将聘孝明皇后也,永德出缗钱金帛数千以助之,故尽太祖朝而恩渥不替。”
张永德的慷慨相助,让赵匡胤感激不已,也使得两人的关系更加深厚。然而,正当赵匡胤心怀感激时,却未必能做到“以德报德”。当柴荣病危时,赵匡胤得知有人给柴荣写信,暗示“点检当为天子”。这一信件引发了柴荣的不安,而在随后的历史发展中,赵匡胤逐渐取代了张永德的位置,成为了新的权力中心。
张永德最终被贬到外地担任节度使,而赵匡胤则接管了殿前都点检的位置,掌握了后周的禁军。960年,柴荣去世后,赵匡胤迅速“黄袍加身”,建立了宋朝。张永德这时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但他并未揭穿赵匡胤的心机,而是装作不知,仍然忠心耿耿地支持着赵匡胤。赵匡胤并没有因此对张永德疏远,反而在其当上皇帝后,多次邀请张永德到宫中饮酒,每次喝酒时,两人都喝得酣畅淋漓,甚至喝醉后也不急于回去。
赵匡胤并未将张永德视为一位普通的臣子,而是称他为“驸马爷”。这称谓源于张永德曾是郭威的女婿,柴荣的姐夫,作为禁军的首领,他与赵匡胤有着深厚的交情。《宋史》记载,张永德每次入朝,赵匡胤总会亲自迎接,并给他重任,称他为“驸马不名”,可见两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没有张永德的提携和帮助,赵匡胤很可能无法顺利崭露头角,也无法建立起辉煌的北宋基业。即使在宋朝建立后,赵匡胤依旧善待柴荣的家属,但对柴荣的几个儿子却并不友好,其中几位早逝或消失。张永德从未抱怨,始终保持着“装糊涂”的态度,最终活到73岁。1000年,张永德去世,历经了郭威、柴荣、柴宗训、赵匡胤、赵光义、赵恒等六位帝王的更替,可谓风雨历程、见证了时代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