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最近清宫剧的热播,历史中那个默默无闻的群体——宫女,再次成为了人们讨论的话题。在历史长河中,宫女的存在往往被忽视,相较于一些显赫一时的太监,如赵高和魏忠贤,宫女更是沉默寡言的存在。值得一提的是,宫女在历史上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完全属于女性的奴仆,另一方面则是指君王身边的后宫妃嫔。本文重点探讨的是前者,即作为女性奴仆的宫女群体。
在清朝,宫女的选拔过程相当复杂,初期是在顺治帝统治时期设立的选秀制,从此之后,每年都会进行一次选拔。那些被选中的女孩,其名字会被记录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正处于出嫁前的女孩被选中,便属于抵抗皇命,这是一个相当严重的罪名,因此这样的事情几乎不会发生。
宫女可分为上层和下层两个阶级,上层宫女通常担任女官的角色,她们在后宫中拥有一定的权力,相当于总管,负责管理几个或一群下层宫女。而下层宫女则更像是一种奴仆,需承担繁琐的日常琐事,如洗衣、打扫、缝纫等。这些被选中的女性,即使是下层宫女,也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体现了她们的优秀和才智。
一旦进入宫中,这些年轻女孩就必须学习严格的礼仪和规矩,以适应后宫生活。她们的待遇相对比较优厚,即使是最低层的宫女,每个月也能拿到四两银子的工资,而那些上层宫女的薪资更是高达20两银子。日常的吃喝和住宿也由皇宫提供,这使得许多年轻女孩心向往之,愿意入宫为女。但谁又能想到,入宫后如同深不见底的海,宫女的命运并不总是如她们所愿,尤其是一些下层的宫女,在她们25岁左右时,往往会被迫离开皇宫。
对于这些宫女而言,从十几岁开始,她们的生活几乎完全与外界隔绝,除了后宫内的事,她们几乎没有任何其他生存技能。到了被迫离开宫外,想要养活自己无疑是困难重重。此外,宫女出宫后找寻婚嫁也极具挑战,主要是因为她们年龄的缘故。在清朝,普遍现象是女性在十几岁便结婚,到了25岁就被视为“老剩女”;更何况,社会上的一些不实谣言也为这一群体增加了负担,常常将她们与太监的不正当关系相联系,抹黑其品德。
虽然历史上确实存在一些宫女与太监同居的情况,如“对食”,这种关系名义上似乎是夫妻,但实际上却不被视为正当婚姻,反倒是更多了一层贬低的含义。而宫女的生活并不仅仅是情感的波折,更因身体健康隐患而困扰。在皇宫工作的下层宫女常常被迫承受高强度的劳动,甚至遭受到体罚和其他苛刻的惩罚。根据《宫女谈往录》的记载,许多宫女的身体因此遭受了严重损害,甚至可能导致无法生育,这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是极其耻辱的。即使少数能够生育,婚后因身体问题难以照顾家庭,也会被视为负担,因而大多数人选择了不与她们成婚,最终许多宫女只能独自面对孤独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