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60
前面说过,薛举在公元617年七月于金城(今甘肃兰州)称帝,那个时候,李渊还在贾胡堡的连日大雨中停滞不前,可之后李渊却像开了挂一样,一路势如破竹,仅用了短短三四个月的时间便成为了长安城的新主人。
对这样的结果,野心勃勃的薛举当然不愿接受。
毕竟,关中和陇右一向合称关陇,关系极为密切,作为陇右的统治者,薛举心中早已将关中列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只是,他没想到李渊居然远水楼台先得月,抢在了他的前头。
不是他动作不快,而是李渊手脚太快!
实际上,薛举在称帝后不久便派其子薛仁杲率军东征,攻克了秦州(今甘肃天水),并马上将国都迁到了那里,打算将秦州作为进一步东进的后勤基地。
然而等他刚做好准备,还没来得及动手,李渊竟然已拿下了长安。
这下薛举火了。
那种感觉,就好像明明是你先看见地上有一张百元大钞,可一个没注意,居然被别人捡走了。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把钱夺过来。
薛举也是这么干的。
他气急败坏,马上以其子薛仁杲为主帅,大举杀向关中。
在汧源(今陕西陇县),秦军遇到了号称拥兵十万的当地变民军首领唐弼的抵抗。
后来迫于秦军的压力,唐弼被迫向薛仁杲请降。
没想到薛仁杲不讲武德,表面上答应唐弼,实际上却趁其放松警惕之际发动偷袭,一举将唐弼击败,并兼并了他的部队。
之后薛仁杲更加嚣张,对外宣称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东进军。
公元617年十二月初,薛仁杲率部抵达扶风(今陕西凤翔),将城池团团包围。
扶风太守窦琎连忙向李渊告急。
窦琎的太守一职原本是隋朝任命的,由于他是李渊妻子窦氏的族兄,李渊入关后,他便毫不犹豫地和哥哥窦抗一起转投李渊。
窦抗和李渊“少相亲狎”,是一起长大的好朋友,他早年在隋朝曾任幽州总管等要职,后因遭到杨广猜忌而被免职。
早在杨玄感叛乱后,李渊镇守弘化担任知关右诸军事时,窦抗便曾劝李渊起事,但李渊考虑到时机尚未成熟,没有同意。
得知李渊进入关中的消息时,窦抗正奉杨广之命巡视灵武(今宁夏灵武),他喜出望外,对手下说:我家妹夫豁达大度,是真正的拨乱之主!
随后他献出灵武这一战略要地,归顺了李渊。
除了窦抗和窦琎,窦威、窦轨、窦琮等窦家族人也都在李渊创业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窦威是李渊妻子窦氏的堂叔,在隋朝为官多年,还曾任内史舍人等要职,可谓德高望重,李渊进入长安后,任命他为丞相府司录参军,唐初的各种典章制度,都是他主持制定的。
窦威的侄子窦轨则在李渊起事后就在关中聚众响应,为李渊拿下关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其弟窦琮更是晋阳起兵的重要骨干,是著名的十七个“太原元从功臣”之一。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李渊的成功,离不开他妻子娘家的大力支持。
我觉得,用一句诗来形容已经去世的窦氏颇为贴切。
有的人死了,她还活着。
扯远了,接下来让我们把镜头拉回到窦琎和他镇守的扶风城。
扶风是关中的西大门,接到窦琎的求救信后,李渊不敢怠慢,立即派李世民领兵前去救援。
一场大战,在扶风城外爆发。
结果是:李世民大胜,薛仁杲狼狈逃回秦州。
那么,这一战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对不起,我不知道。
无论是《旧唐书》、《新唐书》还是《资治通鉴》都没有任何记载。
这可是一场兵力数十万规模的大会战啊,如此辉煌的胜利,在别人那里,完全可以吹一辈子,但在李世民那里,居然不值得写哪怕一个字。
确实不值一提。
因为,对别人来说,这堪称巅峰之战,可对李世民来说,这只是开胃的前菜。
对别人来说,这堪称巅峰之战,可对李世民来说,这只是开胃的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