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身为后梁王朝开国皇帝的朱温为何在历史上的评价不高
创始人
2025-09-28 00:01:37
0

朱温乃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的开国皇帝,但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他的名声远不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等雄主。朱温在后世的史书中常常被贬评,这是否与他篡夺李唐江山的行为有直接关系呢?我们可以拿曹操作为对比,曹操尽管在历史上同样背负篡汉的骂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他的功绩逐渐给予了较为客观的评估。在传统的史书中,曹操被描绘成一个阴险狡诈之徒,但若把朱温与曹操相提并论,朱温的骂名无疑会更加沉重。

历史上,朱温和曹操均属于篡位者,一个是篡唐者,一个是篡汉者,然而,他们都未能完成统一的伟业。值得注意的是,朱温作为一位开国皇帝,具有一定的名分,但曹操生前始终挟天子以令诸侯。令人深思的是,为什么后来的史书对朱温的评价反而低于曹操呢?从个人能力的角度来看,朱温确实具备一定的才能,否则他不会成为开国之君。然而,朱温的一生充斥着许多令人作呕的行径,这也导致了后世对他的评价普遍偏低。那么,朱温究竟行为何事,使得他的形象如此之差呢?

朱温出生于芒砀山下的一个教书先生家中,自幼过着好逸恶劳的生活,喜欢打架斗殴,被村民视为无赖。从公元875年王仙芝、黄巢的农民起义爆发后,他加入了起义军,并渐渐获得大将的地位,似乎是一位在草莽中崛起的英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朱温的真面目逐渐显露:882年,他见黄巢起义军在长安一带的处境困难,于是选择背叛,投降李唐王朝,摇身一变成为农民起义军的敌人。

次年七月,黄巢退出长安,朱温则趁机转投李唐,担任了宣武节度使。唐僖宗为其赐名“全忠”,由此世称朱全忠。然而,朱温实际上既不忠于大齐的黄巢,也未曾真正忠于过大唐的皇帝。他与吕布颇似,吕布由于背叛丁原、董卓而被骂为“三姓家奴”,朱温的生命也同样布满了背叛的轨迹。黄巢起义的结束,使得李唐皇室沦为名存实亡的空壳。

公元888年,唐僖宗的弟弟李晔登基,李晔与父王和兄长大相径庭,他致力于国事,然而此时的唐朝已然失去对长安附近地区的控制。凤翔、邠宁、华州等一系列地方割地自立,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在李晔的头顶。更有甚者,这时的李晔不仅受到地方藩镇的制约,甚至在自己的宫廷内也亟需面对以刘季述为首的宦官势力的压制。光化三年(900年)十一月,宦官集团发动政变,囚禁了李晔。

随后的宦官们支持太子李裕登基,李晔被尊称为太上皇。光化四年(901年)正月初一,宰相崔胤与左神策指挥使孙德昭发起政变,铲除了刘季述等宦官,李晔得以复位。然而,这场动乱使得唐朝几乎耗尽了最后一点力气。随后,宰相崔胤和朱温联手斩杀宦官,某些宦官甚至得知了这一计划,率领军队联合反击。韩全诲联合李茂贞抵挡住了朱温的攻击,李晔被迫一同逃亡,逃至李茂贞控制下的凤翔镇。朱温大军围困凤翔城长达一年,结果城内发生了极其惨烈的饥荒,每日都有数百人饿死、冻死。

当李茂贞无法再守时,他与李晔商议后杀了韩全诲及众宦官并将其首级送给外面的朱温,同时也将李晔交给了朱温。从此,李晔变为朱温手中的傀儡。朱温因而决定将李晔迁往洛阳,以便近于控制。尽管李晔心怀不满,但面对权势滔天的朱温,他无可奈何。最终李晔在朱温的威逼之下,被迫迁至洛阳,长安的忠诚百姓们也被迫随往。

为了断绝李晔返回长安的可能,朱温将长安所有建筑拆毁,木料投入渭水,修建洛阳的宫殿。此举使得这个古都在瞬间化为废墟,结束了其数千年的都城历史。李晔被迫出发前往洛阳时,经过长安的道路,百姓们饥寒交迫,仍然跪地高呼万岁,而李晔无力改变他的命运,只能静静地告诉他们:“不要再跪了,朕已不再是你们的天子。”

李晔在意识到自己一旦到达洛阳便无法逃脱朱温的控制后,暗中向李克用、王建、杨行密等路藩镇求救。与此同时,他以洛阳宫室未完工为由,拖延行程,试图等待援军。然而,朱温对此心知肚明,不断催促他上路。便在这个关键时刻,李晔的皇后刚生产,他借此理由请求延迟出发。可朱温根本不理睬这一请求,李晔无奈之下又推说天象不佳,结果他的幕僚被杀,李晔只能开始前往洛阳。

当李晔进入洛阳后,便完全成为了朱温的囚徒。朱温为避免李晔反叛,竟在一夜间将李晔所有的侍从全部杀死,并用同龄人替换。李晔直觉到身边的侍从已是朱温的人马,如同一只无头苍蝇般苟延残喘。公元904年,醉酒后的李晔在椒殿早早入睡,寂静的夜被急促的敲门打破。河东夫人裴贞一开门便被杀手刺死,而未能逃的李晔与其他宫女同样惨遭屠戮。次日,朱温的部下卯于罪过,声明李渐荣、裴贞一等乃谋害皇帝的叛徒,实则这一切都是朱温策划的恶行,朱温继而挑选李晔的九个儿子中的李柷继位。

短短一年后,朱温策划了一场宴会,在酒酣之际,却将李晔的诸位皇子统统杀害,投尸池中喂鱼。从这一刻起,李唐皇室只留下一个无知无识的小皇帝。此时,朱温已将篡夺李家江山的计划提上日程。朱温手下的谋士李振提出,残唐朝廷因“士族败坏”,因此朱温当即响应,流放朝中数十位官员,期间更是把他们一一杀掉,最终将尸体遗弃于黄河。

被后世称为“白马之祸”的屠杀,宣告了唐朝的覆灭。李唐的皇族几乎被剿尽,真正忠于唐朝的大臣也无一幸存,只剩下那位孤零零的小皇帝,实在无法称之为政权。白马之祸之后,朱温还进行了几次小规模的清洗,连李柷的母后也未能幸免,这无不显示出李唐皇室的尊严已荡然无存。

经过如此大规模的清洗后,朝堂几乎一片空洞。朱温虽然提拔了一些士人,但人人对朝廷充满恐惧,升官已经不再被视为好事。至此,朱温已扬起帝王之梦,在公元907年逼迫李柷“禅位”,自此大唐王朝迅速崩溃。李柷辞让后被降封为济阴王,不久后便遭到毒杀。

若仅仅只是篡位之举,朱温并不会受到那么多的唾弃,然而在他篡夺李唐江山的过程中,手段极其残忍。与其他历史篡位者如曹操、赵匡胤不同,朱温不仅杀死了唐昭宗,还将李唐皇子一个个斩尽杀绝,连年仅17岁的皇帝都被毒死,确实堪称心肠毒辣。更为令人发指的是,朱温对待将士与百姓同样残忍:他军中每逢有将校阵亡,属下士兵均被处死。他在徐州连续作战六七年,使得当地百姓无以为生,人口锐减七成,攻陷博昌时更是强迫十万民夫搬砖,甚至于将死去的尸体与泥土混合以堆土山,宣告博昌的城民全被屠杀。

反观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以及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时期的混乱难以与其他时代相比。此时虽然政权纷乱,但与历史上割地自立的豪杰相比,五代十国却几乎没有对经济、文化有所贡献,朱温是始作俑者,终究是未有功绩可言。他早已不是一个开创伟业的雄才,而是早早沉湎于声色犬马的庸人,视王朝如同草芥,毫无长久之计。朱温的背叛行径,此时已是第三次,他无际虐待别人的同时也对自己所创之梁王朝众恶而兴霸,这使得他的一生变得愈发自私毫无底线。

公元884年,黄巢起义被朱温和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联手镇压后,朱温于汴梁设宴款待李克用。岂料李克用及随行之人却遭暗算,虽他侥幸逃走,但带入城中的300余人马却遭杀戮。李克用识破朱温的算计,故自此与之结下不共戴天的仇恨。放眼朱温之狠毒,绝非仅限于对他救命恩人的狠辣,连平卢节度使王师范仅因得罪了朱温,其全家二百口亦遭无情屠杀。

朱温暗中设计杀唐昭宗和其九个儿子,然而短短两个月后便遣二位部下自尽,目标是消灭潜在威胁。在朱温为人处事中愈发显露出暴戾。他不仅残酷,亦荒淫无耻,让人痛恨。例如在912年,朱温在大臣张全义家游玩时,竟下令张府的女眷们轮流侍寝,包括张全义的妻子和女儿,甚至更不知羞耻地想将目光盯上自己的儿媳。在这一系列污秽行为中,朱温不仅害人,也毁了自己的儿子,唯其变为私生活污秽,直至古今皆知的笑柄,令后世倍感反感。

纵观五代十国时期,虽间或出现英豪,但朝堂更是充斥着自私自利之徒,堪称乱世中的丑陋现实。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我国首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博士学... 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环境艺术设计家、教育家、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陈六汀教授,因突发疾病医...
原创 马... 从《三国演义》原文来看,马超的出现确实让刘备和诸葛亮感到一丝畏惧,原因很简单。之前马超在与曹操对抗时...
原创 孝... 看过电视剧《康熙王朝》的人都知道,孝庄为了帮助自己的儿子顺利继位,决定嫁给自己的小叔子多尔衮。这段故...
原创 史... 史料中对铜人的称呼有很多,主要有几种:钟鐻、金人、钟、金狄人、翁仲、铜人等。铜人被称作“钟”是因为它...
中俄顶尖音乐学院联手献艺,“中... 2024—2025年“中俄文化年”之际,为进一步促进中俄文明交流互鉴走深走实,以音乐为纽带凝聚两国情...
藏在秦岭的西安“城南第一桥”,... 这是小渔的行旅日记,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西安。前些日子刚向大家推荐过子午峪的秋色,这才没过几天,西安...
企业家·智成——的艺术人生 智成:智成文化艺术中心执行董事、《中国轻工业部7501毛瓷》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工美非遗文化推介官...
马克西39+6哈登28+6+5... 【搜狐体育战报】北京时间11月18日NBA常规赛,主场作战的76人以110-108击败快船。德拉蒙德...
RFID智能书架怎么精准识别书... 随着智慧图书馆建设的不断深入,多种智能设备已成为现代图书馆的标准配置。智能书架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柯桥区茶叶产业协会组团赴上虞考... 为更好的提升平水日铸茶加工装备水平,11月14日,绍兴市柯桥区茶叶产业协会组织部分会员企业,赴上虞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