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众多儿子中,朱檀排在第十位,是明太祖亲封的鲁王。然而,朱元璋对这个儿子始终抱有极大的厌恶。甚至在某个时刻,他下令施以髡刑,严厉惩罚朱檀。此后,朱檀因病去世,消息传到南京时,朱元璋为他所定的谥号是“荒”。根据古代谥法,“荒”通常代表着“荒废政事”、“纵情享乐”的含义,带有极为负面的评价。那么,朱元璋为何要如此严厉地对待自己的亲儿子呢?
一、天赐的贵胄与早年的荣宠
朱檀出生在洪武三年(1370年)的南京,他的母亲是郭宁妃。出生仅两个月后,朱元璋便开始对他的子嗣进行封王,年幼的朱檀被封为鲁王,封地设于山东的兖州。为了培养朱檀的治国理政能力,朱元璋为他精心安排了翰林院的博士张庸作为其老师,专门传授儒家经典的知识。洪武十三年,朱元璋还亲自下令,在兖州为朱檀建造了宫殿,体现了对这位儿子的极大重视。然而,虽然朱檀年纪尚轻,但他在封地上却很快开始展现出不合时宜的行为。
二、屡犯失误,挑战父权
朱元璋作为大明的开国皇帝,一生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并为子孙设定了严格的行为规范。在《皇明祖训》中,他明确规定了宗室成员的日常举止,特别是对如何处理个人私事与公务的行为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然而,年仅十六岁的朱檀显然未能完全理解这些要求,在外界的诱导下,他不仅建起了自己的私人园林,还与王妃一道经常夜不归宫,未能按时返回鲁王宫。此事传到南京后,朱元璋大为震怒,认为朱檀在公开挑战自己的权威。
愤怒的朱元璋立即作出决定,对朱檀施以髡刑。髡刑是一种极为羞辱的惩罚方式,即将犯人头发剃光,象征着丧失尊严与身份。同时,朱檀的王妃汤氏也被赐死。虽然后来朱元璋安排另一位女子—汤和的妹妹—再度嫁给朱檀,但朱檀依旧没有收敛,继续沉迷于不当的行为。
三、沉迷奢靡与不理朝政
朱元璋对于朱檀的行为愈发不满,并且在《御制纪非录》中详细记录了朱檀的一些恶行。比如,朱檀曾因与部下冲突,致使多名指挥官重伤甚至死亡;他对自己的身体极为不敬,祭祀途中肆意饮酒,甚至在船上昏睡;他不仅纵容王妃远离宫廷,还因为不尊重亲兄弟而拒绝迎接燕王、齐王的到访。更有甚者,朱檀甚至一度在宫中用弓箭射击张庸和其他官员,行径无所顾忌。
除了这些不合规矩的行为,朱檀还有一个极为特殊的爱好,那便是滥用药物,尤其是一些用于强身健体的丹药。据史料记载,朱檀频繁服用像龙虎固真丹、兔丝子等药丸,过度依赖这些所谓的“壮阳药物”,以致身体受损。结果,由于过量服用药物,朱檀的身体出现严重中毒反应,眼睛受损,最终导致毒发而死。洪武二十二年(1390年)十二月,年仅20岁的朱檀最终因毒死于非命。
四、死亡与恶谥
朱元璋得知朱檀死讯后,并未显现出过多的悲痛,反而对他的一生表示深切失望。在他看来,虽然血脉相连,但朱檀的种种恶行已经远远超出了父爱的界限。基于《谥法》的规定,朱元璋依然根据公义为朱檀定下了“荒”字的谥号,意思是这个儿子纵情享乐、荒废政务、无所作为。尽管身为父亲,朱元璋仍表示:“父子天性,谥法公义,朕不得以私恩废公义。”这一谥号象征着他对朱檀的彻底失望,也表明了他即使身为父亲,也无法因为私情而放宽对儿子的严格要求。
朱檀的一生,虽然出身尊贵,拥有一切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最终因为个人行为的过度放纵与不成熟,不仅未能继承父业,反而成为历史的反面教材。他的死,既是个人不自律的结局,也是父亲对他失望至极的最终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