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隋唐英雄系列》小说中,常常提到“四猛四绝十三杰”,但不同版本的名单有所不同。以“隋唐四绝”为例,最初的版本包括罗松的神枪、尚师徒的坐骑、侯君集的轻功、王伯当的箭术;而第二个版本则把罗松换成姜松(即罗松),其他的保持不变。此外,第三个版本则将罗松更改为罗成,其他成员不做改动。
熟悉隋唐史的人知道,罗松和尚师徒是虚构人物,侯君集从未加入瓦岗军,且小说中的“忽雷驳”(即“呼雷豹”)一直是秦琼的坐骑,擅长跳跃并喜爱饮酒。秦琼去世后,呼雷豹因无法忍受主人的死而自尽。至于罗成,尽管在某些版本中他有“字士信”的称谓,但他的历史原型应是罗士信,然而罗士信的真实形象远非小说中的英勇角色,他既没有儿子罗成那么出色,也没有与秦琼有任何“姑父”关系。说秦琼的姑姑是罗艺的妻子,纯属对秦琼的不敬。
至于隋唐四绝中的秦琼,是否如小说中所描绘那般讲义气,这是一个颇为复杂的问题。历史上的秦琼并未像小说中描述的那样为朋友卖命,他的“贾家楼四十六友”大多是虚构人物,且一些真实人物之间年龄、地位差距悬殊,甚至是敌对关系,显然不可能结下金兰之情。因此,贾家楼的结义可以看作是完全虚构的。
然而,瓦岗军的领袖们却在《旧唐书》、《新唐书》、以及《资治通鉴》等史书中有记载。根据这些史料,我们可以得出真正的“瓦岗四绝”——秦琼以勇猛著称,程咬金则因猛力与凶狠而闻名。至于谁是瓦岗军最狠和最毒的将领?秦琼与程咬金的勇猛战斗力毋庸置疑,但他们的将领中,还有一些人因其狠辣手段和极端暴力,令人不寒而栗。
尽管秦琼在隋唐英雄中排名较低,位列“隋唐十三杰”之末,但实际上,他无疑是瓦岗军的第一勇将,甚至可以称为隋唐时期的最强勇将。在历史上,他曾是大隋的左翊卫大将军,参与过多次重大战役,包括与宇文化及、王世充的战争。尤其在与瓦岗军的关隘战斗中,秦琼屡次力挽狂澜,屡次为李密保命。他与程咬金并肩作战,凭借无可匹敌的勇猛,屡屡化解危机。
在《隋唐嘉话》及其他史料中,秦琼更是被称为“龙骧大将军”,他加入唐朝后成了李世民的“杀手锏”。有一次,他被命令挑战敌方的骁将,身披铁甲,挥舞大枪,凭借高超的武艺闯入敌阵,以万众之中刺杀敌将,所向披靡。李渊对秦琼的评价极高,送给他金酒壶时,写信称赞他“远离妻子,投效我朝,又立下赫赫战功。”
在历史上,程咬金与秦琼并肩作战,常被视为最强猛将之一。程咬金擅长使用马槊,且武力异常强大。在一次战斗中,他被敌人以长枪刺中,仍能继续战斗,甚至救回了裴元庆的性命。程咬金的勇猛和刚毅,让他成为许多战役中的关键人物。他的韧性与不屈的精神,使他即便在重伤的情况下仍能继续杀敌。
在《隋唐故事》中,罗士信的形象被塑造成一个极其狠辣的角色。他在年少时便开始上阵杀敌,手段冷酷无情。罗士信的狠劲体现在他对敌人的残忍对待上,甚至把敌人首级丢向空中再用长枪接住,显示出他对战斗的极端态度。罗士信不仅对敌人心狠手辣,连小孩也不放过,这种暴力手段与冷酷性格使得他在历史上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
另一方面,王君廓则是另一个“瓦岗名将”的代表。他以阴险狡诈著称,历史记载中,他曾故意鼓动庐江王李瑗造反,然后又迅速将其剿灭。这种通过制造内讧来获取功劳的行为,使得他被认为是“瓦岗第一毒将”。
尽管罗士信和王君廓在历史上都因其暴力与狡诈而闻名,但他们在忠诚与义气方面毫不含糊,尤其罗士信,常被赞誉为忠义的代表。最终,这些人物在唐朝建立后的命运各异:秦琼和程咬金最终荣升为国公,享受高官厚禄,而罗士信因忠诚和勇猛最终捐躯,王君廓则因叛唐被杀。
从最后的评选来看,虽然秦琼的武功堪称第一,但他官职最为低微。程咬金和罗士信虽然在武功上略逊一筹,却因忠诚和战功得到了更高的封赏。因此,可以说,武功最强的人往往并不一定官职最高,这与他们的性格、忠诚以及对朝廷的贡献息息相关。你是否同意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