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不仅仅是因为各方的共同努力,还有一个关键人物的作用——蒋鼎文。他在西安与南京之间频繁往返,成为了沟通各方的重要桥梁。
经过深思熟虑后,张学良最终决定派蒋鼎文前往南京,将西安的实际情况如实传达给国民政府。1936年12月18日,蒋鼎文带着蒋介石亲自写给宋美龄和何应钦的信,踏上了前往南京的旅程。当他抵达南京时,南京政府内的两大派系——主战派和主和派——都急于见到蒋鼎文,他们希望能尽早了解蒋介石在西安的处境,以及张学良和杨虎城的真实意图,以便在接下来的决策中占据有利位置。
那时,主战派的力量明显占优,而支持主和的力量相对较弱,除宋美龄、宋子文外,只有孔祥熙等少数人支持和平解决。当蒋鼎文即将回到南京时,何应钦迫不及待地通过电话告诉他:“明天你直接来我家,别去其他地方。”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也在蒋鼎文下飞机之前,亲自来到机场,想第一时间得知丈夫在西安的情况。
蒋鼎文刚走下飞机,何应钦立即安排了他与堂叔蒋伯诚见面。蒋伯诚关切地说道:“铭三,你平安回来就好,西安的情况何部长急着要听,你先去我家吧。”但没等蒋鼎文回应,宋子文已经走上前,表示:“铭三兄,辛苦了,大致情况我们已经了解,夫人在车里等你,走吧,我们回去慢慢谈。”就这样,主和派抢先获得了蒋鼎文的详细消息,形势发生了微妙变化。
当晚,蒋鼎文在南京的军政会议上详细汇报了西安的局势。他说:“蒋委员长已下达停战指令,张学良也表示强烈的和解意愿。我们必须调整原定计划,因为局势发生了变化。”他说道:“如果继续轰炸,继续向西进攻,南京与西安之间的裂痕只会越来越大,最终可能导致更大的灾难,不仅委员长可能丧命,战争也将不可避免。”他还补充道:“张学良告诉我,西安依然挂的是青天白日的旗帜,绝非共产党的红旗,他依然忠诚于南京政府。”这些话让与会者纷纷沉默,最终决定暂时停止军事行动,并探索其他方式和平解决。
通过这次会议,主和派逐渐占据了上风,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奠定了基础。
蒋鼎文返回家中,与妻子蔡文媛短暂团聚。蔡文媛,蒋鼎文的第三任妻子,出身上海名门,是一位才貌双全的女性。她的父亲是上海商界的知名人物,家境显赫。蒋鼎文当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见到蔡文媛,便深深被她的美貌所吸引。为了娶她,蒋鼎文甚至在观音菩萨前发誓,最终抱得美人归。婚后,两人感情深厚,蒋鼎文对蔡文媛疼爱有加。
12月21日,蒋鼎文与宋美龄、宋子文一同前往西安进行和平谈判。临行前,蔡文媛情绪激动,不舍丈夫再赴“虎穴”,眼泪不断。见此情景,宋美龄温柔地安慰她:“你是国家大员的夫人,国家的事情高于一切,不能因个人情感影响丈夫为国尽忠。”尽管如此,蔡文媛对西安的危险心存忧虑,毕竟蒋鼎文曾在西安事变中被扣押过。
1936年12月初,蒋介石亲自赴西安,考察了当地局势后,决定将“剿共”任务交给中央军。为了避免与张学良发生冲突,他选择了与张学良有私人友谊的蒋鼎文担任总指挥。12月11日,蒋介石与张学良、蒋鼎文共进晚餐,商定了剿匪的详细部署。蒋介石告诉张学良:“铭三会协助你,剿匪的指挥由你负责,但总指挥由他担任,三个月内必须肃清残匪。”
然而,12月12日,蒋鼎文尚未离开西安,西安事变便突然爆发。事变发生后,蒋鼎文在南京的亲友积极支援,何应钦等人一方面通过空袭进行打击,另一方面派兵向张学良的部队发动攻击。蒋鼎文则不仅帮助了蒋介石,也积极与张学良沟通,为平息局势付出了巨大努力。12月17日,张学良决定让蒋鼎文返回南京传递信息。12月22日,蒋鼎文与宋美龄、宋子文一同飞抵西安时,张学良亲自前往迎接,并称赞蒋鼎文是“好汉”。
随着事变的和平解决,张学良于12月25日亲自护送蒋介石返回南京。12月26日,蒋介石与宋美龄等人顺利抵达南京,而蒋鼎文与陈诚等人也于12月27日获释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