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为了增强兰州军区的领导力量,上级决定将军事科学院的政委肖华调任军区第二政委。这一决策在当时引起了不少波澜,尤其是对于正在担任第一政委的冼恒汉而言,他竟是首次听闻这一决定,感到十分棘手。
肖华的经历颇为辉煌,曾任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干部部部长以及军委副秘书长兼总政治部主任等多个重要职务。特别是在1965年,肖华与时任代总长杨成武共同协助叶剑英主持军委的日常事务,深厚的军事背景和影响力使得他在军中地位举足轻重。此次再回到军区担任政委,冼恒汉虽不清楚上级的真实意图,却感受到了一定的压力。自1967年冼恒汉担任甘肃省的地方一把手,并同时兼任军区政委,整整十年没有其他人共同分担职责,此次都是第一次有老领导与他并肩作战。
从职务的合理性来看,冼恒汉本应是第一政委,并且作为军区党委书记,他在党委中的地位和发言权都相当重要。起初,他心中难免对此次调动有所迟疑,不知道如何与肖华进行职务上的协调。根据以往的惯例,倘若肖华来到军区,自然应当被委派为第一政委,而冼恒汉则改任第二政委。然而,上级却强调必须遵循“先来后到”的原则,肖华的到来是为了更好地协助他工作。
尽管心中疑虑重重,冼恒汉并没有深思太多。首先,他与军区司令的关系较为紧张,彼此间在工作中的摩擦屡见不鲜,上级或许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因此才决定派肖华来作为缓冲者。值得一提的是,肖华在解放战争时期曾任辽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在那段历史中与韩先楚的紧密合作,使得其在军中树立了一定的威望。
其次,冼恒汉身兼多职,不仅是军区政委,还是省委第一书记及革委会主任,地方工作的繁杂事务压得他喘不过气,自然无暇顾及军区的工作。因此,上级派肖华过来分担这一部分,也是情理之中。
然而,仅过了几个月后,事情的发展却出乎冼恒汉的意料。军区和省里的主要领导赴北京开会,讨论他在过去工作中的种种问题,最终决定不再让他同时担任地方及军区的职务,整个人被调往北京,等待新的工作安排。过去的一些失误也屡屡浮出水面,使得他不得不接受这种安排。
然而,令冼恒汉感到无奈的是,一等就是五年,最终迎来的却是一个他无法接受的结局。他只能按师职待遇离休,随后又被调整为军职待遇,这段经历让他感慨万千,也反映出当时复杂的军政关系与个人职场变迁的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