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新年刚刚过去,刚刚上任的闽浙赣三省边区绥靖指挥部中将司令官贾伯涛,在浙江龙泉主持召开了一次由浙江、江西、福建三省的军事官员参加的“绥靖”会议。所谓的“绥靖”区域,是国民党时期为了维持统治、镇压革命活动而设立的军事管理区,每个区域都有一个“绥靖区司令”负责,其职权涵盖军事、政治、经济及社会管理。这些军事长官掌握该区域的所有军力,主导所有军事行动,并且对该地区的社会秩序和政治活动进行严密控制。
贾伯涛被任命为浙赣闽三省边区绥靖司令官,主要任务就是清除浙江境内的红军力量。在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后,一支红军的先遣队在北上执行抗日任务时,在皖南谭家桥遭到敌人包围,撤退至赣东北时又被国民党军重重包围。在怀玉山一带,他们经历了数倍于己的敌军围堵,尽管刘英与粟裕成功率领一部分先遣队员突围并向闽浙赣苏区转移,但主力部队未能突围,最终在战斗中大部分牺牲,方志敏等领导人被捕并牺牲,这场北上行动以失败告终。
刘英和粟裕在危急时刻接管了先遣队残部,并成功转移到闽浙赣苏区,继而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粟裕担任师长,刘英任政委。挺进师在苏区设立了坚强的根据地,并迅速展开游击战。挺进师不畏艰难,深入敌占区,与敌军展开数次激烈战斗,突破敌军多道封锁线。挺进师经过了与闽东、闽北的连通和对浙西南的开辟,迅速推动了土地革命,建立起了革命高潮。这一行动不仅为浙西南地区带来了新生,也为中国革命在浙江的深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长达三年的游击战争中,刘英和粟裕通过巧妙的战术运用,取得了显著的胜利,尤其是在浙西南地区。他们通过广泛发动群众,建立了一个紧密的革命根据地,巩固了红军队伍,并在松阳、遂昌、龙泉、江山等地形成了纵横百余公里的游击区,覆盖范围从北抵杭江铁路,南至浙闽边界,西至闽赣边界,东至丽水和武义。尽管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挺进师依然依靠灵活的游击战术,打出了数十场漂亮的战斗,常常采取声东击西、围点打援等多种方式,使敌人措手不及,保持了很高的胜率。
红军挺进师通过几次大规模的反“清剿”行动,牵制了大量敌军,配合中央红军的长征,为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红军挺进师为浙西南的革命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得浙江的抗日力量日益壮大,并成功推动了全省的抗日战局。在这场艰苦的斗争中,刘英与粟裕不仅为革命奠定了基础,也为当地民众的未来带来了新的希望。
蒋介石与浙江的权势家族在这场局势中发挥着巨大的反动作用。浙江一直是国民党最为重视的地区,蒋家和陈家在这里根深蒂固。国民党在浙江建立了严密的政治与军事网络,而红军的活动无疑对国民党的统治构成了巨大威胁。蒋介石曾在一次会议上愤慨表示,浙江一度被认为是平安之地,但随着红军进入,局势变得严峻,必须派遣重兵“清剿”这些“匪患”。
然而,红军挺进师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始终坚持抗日立场,广泛开展抗日宣传,组织义勇军,并且在艰难的环境中坚持了下来。即使在敌人多次“清剿”中,挺进师依然屡次化险为夷,始终未被彻底击败。尽管敌人不断增加兵力进行围剿,但红军的游击战术和群众支持使得每一次“清剿”都以失败告终。
蒋介石虽然曾多次调集精锐部队进行“清剿”,但每次都未能成功。随着抗日战争逐渐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不仅在外战上表现迟疑,还在内部与自己的革命力量发生矛盾。就在这时,贾伯涛接替了陈式正的职务,开始主导更加严厉的军事行动。在1942年初,贾伯涛发布了悬赏令,目标是消灭红军在浙江的所有组织,尤其是刘英这一核心人物。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贾伯涛采取了重赏诱降的策略。
1942年2月8日,正当浙江温州的小南门热闹非凡时,红军的秘密联络点——恒丰盐店成为了敌人的目标。通过叛徒的出卖,敌军得到了情报,并展开了突袭。尽管刘英等人的抓捕计划顺利实施,敌人仍未能从中得到他们所希望的所有情报。刘英在被捕后,坚守党的信念,不仅坚决保守机密,还积极进行思想斗争,鼓舞着其他被捕同志坚持革命理想。
刘英最终在敌人残酷的审讯和威逼下,依然保持坚定信念。1942年,他被秘密枪决,英勇就义,时年37岁。他的牺牲被视为浙江革命事业的巨大损失,至今仍有人为他立碑纪念。刘英的忠诚和英勇为后来的革命者树立了榜样,他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无数人。
刘英的死亡虽为革命事业带来极大的悲痛,但也突显了在浙江地区继续抗争的必要性。作为党和人民的英勇斗士,刘英的英雄事迹至今仍被铭记,为中国革命的历史增添了浓厚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