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虽然自1991年解体至今已经过去了31年,但其历史中的许多事件仍然令人困惑。即使在苏联崩溃的最后时刻,依然有一些忠诚于国家的人,他们并未像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等人那样受西方势力的操控。对于这些人而言,苏联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更是他们的信仰和责任所在。例如,在1991年8月24日,苏联前总参谋长、戈尔巴乔夫的军事顾问阿赫罗梅耶夫选择在办公室自尽,以此向苏联表达忠诚,并象征性地对国家的解体表示深深的悲痛。而与他有着相似命运的还有另一位将军,他就是苏联内务部长鲍利斯·卡尔洛维奇·普戈。他比阿赫罗梅耶夫早三天选择了自尽,同样表现出了对苏联的忠诚和对国家崩溃的绝望。
外界普遍认为普戈选择自杀是因为害怕接受调查,但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如果普戈真害怕被逮捕,凭他的身份和背景完全有逃脱的机会。那么,他为什么选择了自尽呢?
01
1991年8月21日上午,俄罗斯情报部门已联系普戈,表示希望与他会面,并透露叶利钦的两名亲信有意与他会谈。那时,震惊全国的“8.19事件”刚过去两天,外界传闻俄罗斯将对政变参与者进行追责。作为苏联内务部长,普戈不仅是“8.19事件”的核心人物之一,还是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成员之一。他深知,自己的结局早已注定。
接近傍晚时,俄罗斯情报人员来到普戈家中,门是普戈的岳父开的。他对来访者说:“刚刚发生了可怕的事情。”随后,情报人员进入屋内,发现普戈已倒在床上,太阳穴流出鲜血。普戈的妻子瓦连京娜坐在地板上,仍未断气。救护车到场后,普戈被送往医院,但最终未能救回。
普戈和妻子分别留下了遗书。普戈的遗书中写道:“我太信任别人了,一生都老老实实。”这句话或许指向多个对象,其中一个显然是戈尔巴乔夫,作为内务部长,普戈受到了戈尔巴乔夫的高度信任。然而,戈尔巴乔夫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这是普戈始料未及的。另一个可能的指向是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其他成员,尽管这些人拥有巨大权力,最终却因为缺乏协同作战精神而导致政变失败。
普戈妻子瓦连京娜的遗书则显得更为简短:“我再也不想活了,不要责怪我们,照顾好外公和母亲。”这表达了她与普戈之间深厚的感情,也显示了她在丈夫死后不愿独自活下去的决心。
经过调查,普戈和妻子的死亡被定性为自杀。有人疑问,为什么“紧急状态委员会”的成员中只有普戈一人选择了自杀?是否因为他害怕被逮捕?如前所述,这种说法并不成立。如果他真害怕被捕,凭他在苏联的地位完全可以选择逃跑。然而,普戈之所以没有逃走,正是因为他对国家已经失去了所有希望。原本,他是希望阻止戈尔巴乔夫将国家引向解体,但最终未能成功。
实际上,早在8月20日下午,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计划就已经宣告失败,俄联邦总检察长在办公室宣布将对所有紧急状态委员会成员进行审问。那时,普戈回到家后,发现所有高级官员的内部电话都被切断了,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了。此时,他已经明白自己的命运。
普戈和妻子深知大势已去,他们上楼到儿子的房间里进行深刻的交谈。普戈向妻子透露了自己可能会被逮捕的预感,瓦连京娜早有察觉,甚至询问丈夫手枪放在哪里。她已经下定决心与丈夫共赴黄泉。
8月21日,普戈接到内务部助手的电话,询问他是否在办公室。当时,普戈察觉到助手可能已经受到了控制,并意识到自己的行踪可能已经被泄露。挂断电话时,他要求助手向内务部第一副部长问候。不久后,俄罗斯情报部门给他打来电话,表示叶利钦的两名亲信希望与他会面。普戈意识到大事不妙,于是告诉来电者,让他们直接到他的家中来谈。
02
普戈是苏联红二代,生于1937年,籍贯拉脱维亚。他的父亲曾是地下党员,参与过拉脱维亚步兵团的作战,也参与过十月革命及国内战争。后来,他的父亲成为了里加市的书记。
普戈在里加工学院完成学业后,进入里加电机制造厂担任工程师。不久后,他被提升为厂团委书记,之后晋升速度非常快。不到40岁,普戈便超越父亲的职务,成为了里加市的书记。43岁时,他被任命为拉脱维亚共和国克格勃主席,47岁时升任拉脱维亚加盟共和国第一书记。51岁时,普戈成为了苏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并于1990年被戈尔巴乔夫任命为内务部长,年仅53岁。1991年,他获得了中将军衔。
尽管普戈是拉脱维亚人,但他对苏联有着深厚的忠诚。能成为苏联内务部长,除了能力之外,还需要拥有过硬的政治背景和家族支持。普戈正是具备了这些条件。事实上,苏联的干部培养机制是非常科学的,并非只有像戈尔巴乔夫、叶利钦这样的领导人。如果没有西方的干预,苏联的干部体制仍然是健康的,整体上还是能胜任各项工作的。然而,由于外部势力的渗透和内部自我否定,部分干部出现了问题。普戈却并未受到渗透,始终坚定忠诚于苏共。
03
普戈的自尽与阿赫罗梅耶夫的选择类似,他对苏联的未来失去了信心。作为内务部长,普戈在苏联政府中拥有巨大的权力。然而,在1991年8月,戈尔巴乔夫前往克里米亚度假时,普戈也曾前往那里疗养。
8月18日,普戈与戈尔巴乔夫在黑海的沙滩上见面,虽然两人谈了什么不得而知,但普戈的行动显示了他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彻底失望。当天晚上,普戈回到莫斯科,并决定加入“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此时,他已经对戈尔巴乔夫的领导感到完全绝望。普戈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但他始终看不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然而,作为内务部长,他不得不听从命令。直到“紧急状态委员会”的成员找到他,并提出如何挽救苏联崩溃时,普戈看到了最后的希望,毅然决然地选择加入了“8.19事件”。
30多年过去了,关于“8.19事件”的定性依然以负面为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许这段历史会得到重新审视,普戈等人的忠诚与牺牲,终有一天会被视为苏联的英雄。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