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咸丰帝时期,曾有一位著名的间谍,名为张继庚,字炳垣(也有作炳元),他在执行卧底任务时,曾使用化名“叶芝发”。在他众多的名字中,\"张炳垣\" 是最为人熟知和广泛称呼的名字。张炳垣出身江苏江宁(今南京)一户官宦世家,家庭背景显赫,家中书香氛围浓厚。然而,关于他具体的出生年份,历史上并无明确记载。
张炳垣的父亲张介福,早在道光六年便考中进士,曾在湖南保靖县担任知县。由于父亲的影响,张继庚自幼便随父亲在湖南生活,亲眼目睹了官场的风云变幻。父亲对于清朝的忠诚深深影响了张炳垣。在他的耳濡目染下,张炳垣从小便立下誓言要效忠清廷。他常常听父亲讲述:“为国尽忠,死而后已,忠诚将载入史册。”父亲还时常教诲他,“临患不忘国,忠也”,“苟利国家,不求富贵”以及司马迁所说的“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等忠诚的道理。所有这些爱国的情怀和教诲,深深根植于张炳垣的心中。
在父亲的影响下,张炳垣踏上了求学与仕途的道路,他决心通过功名来更加有效地为大清出力。他在湖南拼命努力,最终考中了秀才,许多人认为他会在仕途上大展拳脚,顺利步入官场。张炳垣的才智超越了父亲,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他很快便在湖南得到了一个幕僚的职位。然而,他的心中始终怀揣着更大的抱负——忠心报国。
1851年,张炳垣得知太平天国起义的消息,瞬间热血沸腾,愤怒之情涌上心头,甚至萌生了亲自出手、摧毁太平军巢穴的念头。他迫不及待地去见湖南布政使潘铎,表达自己一定要为对抗太平天国贡献一份力量的决心。潘铎被他的忠诚打动,再加上和张炳垣父亲的交情,便将他纳入麾下,给予了重用。
1852年,鸦片战争发生后的第12年,洪秀全带领大军从广西全州突围,兵锋直指湖南,迅速攻占了数个州县,势如破竹,势不可挡。洪秀全亲自带领大军攻打长沙,战争异常惨烈,枪炮声震耳欲聋,弹雨如注。清军几乎被太平军打得溃不成军,士兵们绝望至极,甚至将城隍庙中的定湘王神像请到南城楼,以求神灵保佑。
在这种危急关头,张炳垣与潘铎绕过太平军的防线,冒险混入长沙城中,成为了消息的传递者。张炳垣机智过人,总能迅速准确地传递情报,帮助清军度过了81天的围城之战。尽管最终长沙成功解围,张炳垣却觉得自己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心中不甘,他渴望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名垂青史。
在长沙围城战后,太平军继续北进,目标直指武昌。张炳垣赶往武昌,却在途中得知太平军已攻占了该地。于是,他决定回到自己的家乡江宁,推测太平军很可能会往江宁一带扩展势力。在那里,江宁布政使祁宿藻对张炳垣的才能非常赏识,便将他纳为幕僚,共同谋划抵抗太平军的防务。
张炳垣的谋略和奉献精神获得了极高的评价,他在江宁四处奔走,招募民众,募捐资源,积极筹备防御工作。面对太平军的激烈攻势,张炳垣提出了一些创新的防守方案,比如模仿古代的火城法,通过在城内开壕积薪、城墙加筑、牛皮栅栏等方式来增强城防。然而,因祁宿藻在一次太平军的猛攻中因病急死,张炳垣的防守计划未能顺利实施。最终,江宁被太平军攻破,张炳垣和他的部下展开了最后的抵抗,悲壮的战斗未能改变城破的命运。
在这场战斗中,张炳垣感到自己已无力回天,决定跳入水中以死殉国。然而,意外的是,他竟然漂浮在水面上,没有沉没,最终被亲友救起。深感使命未完成,张炳垣决定继续为大清效力。他托付母亲给亲友照料,自己更名为“叶芝发”,潜入太平军的阵营,开始卧底工作。
在太平军内部,张炳垣凭借自己流利的湖南话和对湘人风俗的熟悉,轻松混入了北王韦昌辉的府中。他担任了教书的职务,并利用这一身份获取了大量关于太平军财务、兵力、粮草等方面的情报。此外,张炳垣还设法拉拢了不少忠于清朝的人,利用反间计在太平军内部制造矛盾,尤其在粤人和湘人之间挑起纷争,最终成功策反了数千人。
张炳垣的第一个重大行动是暗杀太平军东王杨秀清。张炳垣派遣一位姓伍的郎中带领几名杀手伪装成治病的医生,准备借机下手。然而,在最后关头,太平军的国医李俊昌识破了他们的阴谋,结果伍某等人被杀。尽管计划失败,但张炳垣的卧底身份未曾暴露,且他继续在太平军内部活动。
接下来,张炳垣策划了更多的行动,向清军提供了大量重要情报,但由于清军内部的配合不力,张炳垣的计划一次次被搁置,错失了大好的时机。就在他准备再度策划一次重大行动时,他的卧底身份却因一位吸食鸦片的太平军内部人员张沛泽而暴露。张沛泽在承受张炳垣威胁时,被迫加入了他的阵营,但最终无法忍受自己的耻辱,揭露了张炳垣的卧底身份。
张炳垣被太平军俘虏后,坚决否认自己是“叶芝发”,并坚称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书生。然而,在一番审讯后,张炳垣最终采用了反间计,成功误导了杨秀清,让其误杀了三四十名太平军的重要将领。尽管如此,杨秀清最终意识到自己被张炳垣欺骗,愤怒至极,下令将他处决。
1854年,张炳垣被五马分尸,成为历史上最后一个被车裂的人。临终前,张炳垣写下了一首绝命诗,表达了他对大清的忠诚和未能完成大业的遗憾。他的死震惊了整个清廷,朝廷特地为他赠予国子监典籍,并为他建立祠堂,予以追封。他的间谍活动,无论成功与否,都对太平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加速了其灭亡。张炳垣为大清所作的牺牲和贡献,至今被后人铭记。